近期,全球AI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meta公司的战略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一封名为《个人超级智能》的公开信中,表达了对技术风险的担忧,并宣布meta将谨慎对待开源内容的选择。
这一转变令业界震惊,因为meta过去一直是AI开源领域的积极推动者。从Llama 1到Llama 2,meta通过开源策略与OpenAI、Google DeepMind等闭源巨头展开竞争。扎克伯格曾强调,开源是meta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优势,而今却表示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开源内容。
与此同时,中国的大模型公司却在扩大开源的道路上加速前行。百度、智谱、阿里等企业纷纷开源了自家的大模型,其中百度一次性开源了10款文心大模型4.5系列模型,展现了中国在开源AI领域的强劲势头。
meta的战略转向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4月,meta就因新开源大模型Llama 4的口碑问题陷入争议,被质疑实际效果不佳且开源条件苛刻。meta在AI领域的投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2025年6月宣布向AI领域投资143亿美元,并重组AI部门为“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目标直指通用人工智能。
支撑这场庞大投入的是meta对商业回报的追求。据内部消息,meta已暂停最新Llama模型“Behemoth”的测试工作,转而集中资源开发闭源模型。这一决策反映了meta在尖端技术研发与商业回报之间寻求平衡的新战略。闭源模式能够确保技术优势转化为硬件销量和服务收入,为meta提供更直接的商业回报路径。
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提到的安全考量也为meta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正当理由。他强调,超级智能会带来新的安全关切,因此尖端AI技术的开源可能带来不可控的风险。这一表述为meta的技术封闭提供了理论依据。
meta股价在扎克伯格公开信发布当天应声上涨10%,资本市场对闭源战略的认可似乎印证了华尔街分析师的观点:虽然开源可以赢得掌声,但闭源才能赢得利润。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meta自身的发展轨迹,也引发了全球AI生态链的震动。
随着meta的退出,全球坚持开源最先进模型(SOTA)的企业数量锐减,DeepSeek、通义千问和法国Mistral AI等成为了少数坚持开源路线的玩家。而中国大模型在开源生态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DeepSeek-R1等开源模型的成功正在鼓励更多中国企业加入开源行列。
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美国白宫发布的《赢得AI竞赛:美国AI行动计划》宣告AI竞赛是“国家生存的必要条件”,并围绕加速国内AI创新、构建本土AI基础设施、让美国技术成为全球AI标准等三大支柱展开行动。而中国则通过开源策略扩大技术辐射圈,以通义千问系列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随着中国公司接过开源火炬,全球AI格局正在经历重新洗牌。meta的闭源战略与中国的开源雄心形成了鲜明对比,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正在重塑全球智能时代的权力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