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北今夏极端降雨揭秘:副高、地形与气候变率共舞

   时间:2025-08-01 01:30:45 来源:国是直通车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一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强降雨天气,给当地民众生活与基础设施带来了严峻挑战。自7月23日起,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陆续进入强降雨模式,多条河流记录到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密云水库更是在27日凌晨迎来了自1959年建库后的最大入库洪水。

此次主汛期,北方地区的降雨量明显超出常年水平,多地刷新了降雨极值。湿度的大幅上升,使得北方从“烧烤”模式骤变为“桑拿”模式,民众纷纷感叹天气异常。

降雨最为猛烈的时段集中在7月25日至27日之间,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持续遭遇强降雨,雨带稳定且累计雨量大。河北张家口康保、保定阜平等地更是出现了特大暴雨,部分路段积水严重,交通受阻。阜平县某水文站的单站最大雨量达到了惊人的532毫米,小时雨强最大值也远超当地历史记录。

北京地区同样未能幸免,密云、怀柔、延庆等地在26日夜间遭遇了极端强对流天气,多个村庄受灾,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怀柔东峪一小时内降水量达到了95.3毫米,而密云黄土梁六小时内的降水量更是高达315.3毫米。

针对此次极端降雨,气象专家给出了专业解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指出,华北暴雨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夏季风带来的充足水汽、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冷空气的交汇,以及太行山等地形的抬升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降水的强度和范围。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则具体分析了北京极端降雨的原因,她表示,此次降雨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由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在山前的抬升作用,不断触发雨团,并沿着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形成了“列车效应”,导致极端强降水的发生。

今年北方降水偏多偏强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表示,近年来华北夏季雨量一直偏多,这主要是自然气候变率的结果。他进一步指出,由于前期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植被生长良好,除了南方输送的水汽外,本地蒸散发量也较大,共同导致了湿度的上升。

面对持续的降雨天气,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水利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并科学精准调度防洪工程体系。同时,要求地方水利部门和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未来三天,华北、东北等地的降雨仍将持续,气象专家提醒公众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隐患区域活动,持续关注地质灾害、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各类次生灾害的风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