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已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所在。近期,智元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由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稚晖君)宣布了一项名为“灵渠OS”的开源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生态共建,打破行业发展的瓶颈。
灵渠OS的开源模式采用了“分层开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底层基于高性能中间件AimRT的增强版,为开发者提供基础服务框架;上层则开放智能体服务框架,支持智能基座模型的对接,并配备了工具链,助力开发者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这种分层模式促进了不同层次开发者与技术模块的协同工作,推动了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生态的融合。
智元机器人在生态建设上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分层协同”与“场景锚定”两大核心价值点上。在场景锚定方面,智元机器人聚焦于工厂、仓储等工业场景,通过与特斯拉超级工厂的紧密合作,采用“内部测试+迭代”的模式,迅速积累了大量真实场景数据,形成了“应用-数据-优化”的闭环。同时,与科大讯飞在工业质检场景的合作,降低了场景落地的门槛。智元还根据场景需求,推出了远征系列、灵犀系列等多款机器人产品,精准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在技术协同层面,分层开源架构成为了策略的核心载体。底层AimRT中间件作为生态基石,通过开源稳定的实时通信与硬件抽象能力,吸引了硬件厂商参与适配,降低了核心部件的开发成本。上层智能体服务框架则面向算法团队与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标准化的接口,降低了模型接入的门槛。
然而,在生态共建的过程中,智元机器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要难点在于生态接口技术标准的动态平衡。具身智能技术迭代迅速,操作系统接口标准需要在满足稳定性的同时,兼顾扩展性。其次,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同样复杂,生态内不同角色诉求各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跨场景协同成本高也是一大挑战,不同场景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各异,导致同一套操作系统需要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优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智元机器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AimRT通信中间件的开发,旨在解决生态兼容性的问题。该中间件支持多种传统机器人或云服务协议,可作为AI算法与硬件本体的桥梁,实现高效通信。同时,通过提供插件开发接口,允许开发者灵活扩展功能,支持用户根据需求定制私有协议或集成第三方算法。
与其他厂商相比,智元生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软硬协同”的生态基因、“场景穿透”的推进路径以及“渐进式开源”的信任构建上。智元同时具备机器人整机研发能力,灵渠OS的每次迭代都伴随着硬件的实测验证。通过深度穿透有限场景,智元在3C制造、家庭服务等场景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形成了可复制的生态合作模式。而渐进式开源的方式,则通过分阶段开源,逐步建立了开发者的信任,吸引了更多开发者参与生态的建设。
在产品布局上,智元机器人推出了远征系列、灵犀系列、精灵系列等多款机器人产品。远征系列主打工业与商业场景,灵犀系列则聚焦轻量化与开源生态,适用于科研教育等领域。精灵G1则具备跨场景应用的能力,能够在工业、商业、家庭等多种场景中发挥作用。智元还与上汽集团、富士康等企业合作,针对不同行业场景开发专用工具库,优化生产流程。
智元机器人的生态探索,本质上是在解决具身智能产业的技术碎片化与规模化需求之间的冲突。虽然其生态探索路径未必是最优解,但为行业提供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的生态建设思路。通过找到让多方共赢的协作支点,智元机器人正在推动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