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硕技术许可公司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慕尼黑分庭发起了一系列专利侵权诉讼,将矛头指向了智能手机制造商OPPO及其子品牌Realme,以及小米公司。此次诉讼的核心是一项名为“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装置”的专利EP3346616,这标志着华硕在推进其4G/5G专利货币化策略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据观察,华硕此举似乎反映出在与小米和OPPO就专利许可进行的谈判未能达成共识。华硕方面显然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捍卫其知识产权,并寻求合理的经济回报。
事实上,这并非华硕与这两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首次法律交锋。早在今年早些时候,华硕的附属公司创新音速股份有限公司已在UPC慕尼黑分庭对小米和OPPO提起另一项专利侵权诉讼,涉及另一项专利EP2802185。华硕和创新音速还在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对OPPO及其高端品牌OnePlus,以及小米分别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华硕在专利维权方面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去年,华硕曾向三星提起诉讼,指控其多款4G/5G智能手机侵犯了华硕的无线通信专利,双方最终在今年年初达成和解。而近期,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也对联想提起了5G标准必要专利(SEP)侵权诉讼,尽管该诉讼的直接原告并非华硕,但业界普遍认为这背后有华硕的影子。
在手机行业,专利诉讼已成为常态,各大厂商纷纷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然而,面对拥有庞大专利库的小米和OPPO,华硕的专利诉讼之路并不平坦。据统计,小米全球累计授权专利超过4万件,其中与手机和移动通信直接相关的通信技术专利就有5000多件;而华硕全球累计授权专利虽达到7000多件,但明确归类于手机/移动通信的通信专利却不足300件。
尽管如此,华硕的此次诉讼仍可能对小米和OPPO在欧洲市场的业务造成影响。分析指出,小米的Mix Fold 4和OPPO的Find X8系列等高端机型可能涉及华硕所诉专利的保护范围,这些机型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对两家公司至关重要。因此,华硕的诉讼无疑给小米和OPPO在欧洲的“高端化”和“折叠屏全球化”战略带来了不确定性。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专利已成为厂商之间竞争的重要筹码。华硕此次诉讼不仅是对自身知识产权的捍卫,也是对小米和OPPO等竞争对手的一种策略性施压。未来,这场专利之战将如何收场,是三方在法庭上持续较量,还是最终回归谈判桌寻求和解,市场将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