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把我喝美了”广告语,源自杜国楹携手金枪大叔为小罐茶饮料打造的最新宣传。这对组合无疑吊足了业内人士与消费者的胃口,毕竟杜国楹昔日的营销战绩辉煌,金枪大叔则是当下广告圈的热门人物。
广告发布后,网络上迅速涌现了大量讨论,其中不乏批评之声,但支持者同样不少。争议,似乎正是金枪大叔所擅长的“话题式广告”的精髓所在。争议非但无害,反而成为了推动广告传播的催化剂,节省了大笔广告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小罐茶此次广告策略一反常态,摒弃了行业普遍采用的理性功能逻辑,转而采用感性诉求。没有“XX就喝小罐”的生硬口号,也没有连番轰炸的叫卖,这在一些定位派专家眼中显得颇为离经叛道。然而,小罐茶显然有着自己的考量。
从消费端来看,近年来饮料市场的消费心理已悄然转变。消费者面对内卷、加班、KPI等重重压力,已无心再进行饮料消费的道德选择,他们渴望的是轻松与释放。喝饮料,本质上成为了一种即时满足,一口解压,一点放松。
与此同时,市场端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在无糖茶饮市场,东方树叶凭借高达70%以上的市场份额稳坐头把交椅,其“无糖健康”的功能定位深入人心。其他品牌即便联手也难以撼动其地位,价格战更是难以为继。
杜国楹显然不会步东鹏特饮的老路,依靠单一的功能诉求和巨额广告费来打开市场。在当下碎片化的流量环境中,这种打法早已过时。小罐茶选择了另一条路——情绪逻辑。通过制造共鸣和话题,引发社交裂变,以此带动销量。
然而,走情绪逻辑之路并非易事。它不像功能逻辑那样可以用参数说服人,而是需要触动人心,需要话题性,甚至需要品牌创始人承担争议。小罐茶此次的广告口号“把我喝美了”,正是试图在社交媒体上制造话题,进而带动品牌破圈。
这一策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情绪共鸣。一旦踩中用户的心理需求,如悦己、精致、松弛感等,就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自发扩散,形成低成本获客的第一波流量池。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小米的打法,通过社交裂变和粉丝文化,先打出舆论场的爆款感,再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但这条链路也有其残酷的前提:热度必须足够持久,能够支撑到产品销售和复购启动。饮料消费缺乏用户沉淀,一旦热度下降,渠道压货就会成为品牌的负担。
小罐茶此次面向的是年轻人的悦己或情绪消费市场,这恰恰是杜国楹和金枪大叔以往相对陌生的领域。杜国楹以往的项目大多聚焦于社交消费,核心特征是消费者和使用者分离,如背背佳和好记星等,它们更多地是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而非孩子的实际需求。
而金枪大叔的广告案例则多以功能性、短促、猛烈、指向明确为特点,如BOSS直聘的“找工作,跟老板谈”等,情绪只是其中的调味品,核心仍是功能逻辑。
小罐茶此次要做的,是靠“内部情绪”驱动,如轻松、精致、悦己等,这要求品牌和营销打法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包装到口味,从视觉到社交传播,都要营造出一种值得分享、值得打卡的氛围感。情绪消费的本质,是卖想象、卖生活方式、卖美好的可能性。
因此,真正的考验不在于广告文案本身,而在于品牌是否有耐心在这场看不见的心理战中,将每一分情绪兑现成复购和信任。小罐茶能否通过“感性诉求、情绪逻辑”打动消费者,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在这场营销战役中,小罐茶无疑是在赌博,赌的是情绪能否带动生意。如果成功,广告将成为最便宜的招商工具;如果失败,则可能只是一场烧钱制造噪音的孤立事件。
无论如何,小罐茶的这次尝试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它不仅是一次营销创新的实践,更是对当下消费者心理和市场趋势的一次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