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由某汽车品牌发布的新SUV车型与重卡对撞测试视频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该测试视频迅速引发了公众对乘龙卡车安全性能的广泛讨论,并导致两家车企之间的争议不断升级。目前,所有涉及此次测试的相关方均已发表声明。
7月30日,乘龙卡车的母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柳汽)发表声明,指出该测试为“自定义的非标准场景测试”,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并声称其“严重侵权”。东风柳汽强调,乘龙卡车始终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采用龙骨框架结构驾驶室等先进技术,并已通过多项权威安全测试。
同日,东风柳汽还发布了一封《致乘龙卡友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对撞测试的场景和设备与实际的道路交通情况存在巨大差异。
乘龙卡车方面呼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定期进行车辆维护保养以及提升驾驶者的主动预防意识,是比任何测试都更为重要的安全保障。
针对此次争议,涉事SUV品牌回应称,测试由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全程监督,测试过程符合规定,属于产品开发阶段的验证测试。该品牌的产品负责人表示愿意接受复测,甚至提出可以通过直播形式进行。
中国汽研随后也证实,测试流程符合规范,但强调此次测试为企业自主开发的验证测试,并非强制性准入测试,也不代表行业的统一标准。
据乘龙卡车方面的声明,乘龙卡车在安全性能上并不逊色。其安全体系严格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采用行业首创的龙骨框架驾驶室,并设计了四层吸能结构,通过多通道传导专利技术分散碰撞能量,最大化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乘龙卡车还配备了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和驾驶室后移技术,形成主动与被动双重安全防线。
乘龙卡车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驾驶室安全测试视频,详细展示了车型的安全性能,并声称已通过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29项商用车安全法规认证,符合世界级安全性能要求。
尽管两个品牌均声称其车辆安全性能卓越,但这场争议仍然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关于这场测试,有几个关键问题亟待解答。
首先,测试中模拟的事故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可能发生吗?发布会上的演示显示,SUV的碰撞时速达到100公里/小时,而重卡的速度虽未公布,但从视频画面来看,明显低于SUV。即使假设重卡时速为40公里/小时,两车的相对速度也达到了140公里/小时,产生的碰撞载荷巨大。然而,这种高速对撞的情景在现实中极为罕见,多数涉及货车的道路交通事故相对速度并不高。
其次,测试的更多细节是否应该公开?发布会仅展示了车门开启、气囊弹出等直观结果,但关于车体结构、电池舱稳定性以及整车安全残值评估等核心技术数据尚未披露。
最后,测试用的重卡是空载状态吗?从发布会透露的信息和视频画面来看,测试用的重卡净重8吨,与乘龙卡车空载状态基本吻合,且碰撞后无明显惯性位移,这表明测试用的重卡很可能是空载。然而,现实中的货运重卡多处于满载状态,满载重量常超过20吨,与空载状态下的碰撞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乘龙卡车在测试视频中显得较为脆弱,可能是由于碰撞载荷过大以及重卡处于空载状态所致。仅凭现有数据,无法得出乘龙卡车质量有问题的结论。
这场对撞测试引发了关于营销手段的广泛讨论。某品牌新势力车企通过选择极端事故场景进行大肆宣传,虽然能够迅速提升消费者对其产品安全性的信任感,但以“拉踩”同行、不完全客观全面的方式进行宣传,在行业反内卷的大环境下,其做法值得商榷。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测试中对乘龙卡车的具体型号和结构并未明确说明,现实中与满载重卡发生碰撞的具体情况也依然未知。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对SUV的安全性产生误解,一旦发生严重事故,责任归属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
有趣的是,在该品牌新势力车企提出复测申请后,乘龙卡车迅速开启直播,试图抓住这波流量。直播中,女主播一边宣读声明,一边发放福袋,吸引了大量观众。女主播坦言,这场争议为乘龙卡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不仅官方知名度大幅提升,经销商也因此受益。
这场争议背后的真相或许并不简单,双方似乎都在利用这一事件进行炒作,而最终的受益者或许并非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