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引领科技新潮流,人形机器人或将重塑日常生活景象。想象一下,未来的街道上,烹饪、巡逻乃至快递配送,皆由机器人代劳,这一场景正逐步走出科幻,迈向现实。高盛预测,至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膨胀至1.1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市场有望占据显著份额,DeepSeek的预测更为乐观,认为中国市场就能达到3000亿规模。这一切的“启航点”,被业界普遍认为是2025年,这一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元年。
特斯拉的机器人已率先在生产线亮相,国产力量如宇树科技、优必选亦紧跟步伐,实现量产。AI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让人形机器人从简单的“能动”进化到“能干实事”,不再是纸上谈兵。在最近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150款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预示着这一领域的热潮已至,未来的焦点将是从屏幕走向现实世界的机器人。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7.6亿元,预计今年将迅猛突破80亿大关,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至2030年,年均增长率预计超过60%。人形机器人的火爆,源于其广泛的应用潜力,从工厂搬运到商场服务,再到养老、安保、陪护,它几乎能填补所有劳动力短缺的领域,且能无缝对接人类现有的工具,这是轮式机器人难以比拟的。
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的双足步态训练已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强化学习在仿真环境中得到验证,赋予机器人接近人类的行走姿态。众擎机器人的舞蹈表演、宇树科技的拳击展示,也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的多样技能。目前,人形机器人已具备初步的推理和任务执行能力,预计将在中低节拍、高容错度的场景中率先应用。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透露,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水平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从2015年的7万套跃升至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的3.3万套增长到2024年的55.6万套。
中国机器人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占据优势,更在尖端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对于投资者而言,人形机器人领域或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市场,但需警惕短期内的过热风险。对于公众而言,人形机器人的实用化将加速人机协作时代的到来。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能否将现有的规模优势转化为持续创新能力,产业链基础技术的自主化程度,将成为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资本市场上,以下企业值得关注:江海股份(002484),作为全国铝电解电容器行业的领头羊,其产品和超级电容器已开始应用于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能科科技(603859),国内较早涉足工业能效管理的企业,其AI产品及服务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日盈电子(603286),在汽车洗涤系统领域拥有领先地位,正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等新产品;华辰装备(300809),全球领先的轧辊磨床解决方案服务商,其新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直线运动关键一体化传动组件磨削加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某企业,作为小模数精密圆柱齿轮的全球领先者,已向达闼送样人形服务机器人关节减速机,并计划通过购置先进设备,用于工业机器人新结构减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该项目旨在研发能弥补主流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缺点的新结构减速器,预计新增产量达7.2万套。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产业链的一部分,该企业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后续成长空间巨大,集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减速器多重概念于一身,后市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