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推行并实施《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此举旨在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平台的收费行为,同时减轻平台内经营者的经济负担。
该指南详细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的各项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佣金、抽成、会员费、技术服务费、信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通过这一系列规定,指南旨在构建一个更为透明、合理的平台收费环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指南的发布是我国平台经济监管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不仅针对平台收费不透明、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还强调了平台企业的自我规范和监督,鼓励企业主动承担合规管理的主体责任。
指南明确要求平台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状况,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基于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交易习惯等因素进行合理定价。平台在开展宣传推广、促销等活动时,应遵循平等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参加并收费。
指南还规定了多种平台不合理收费的具体情形,如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转嫁平台自身应承担的费用、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基础经营数据费用等。这些规定为判定平台收费是否合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指南的出台有助于规范平台定价行为,提高平台定价透明度,从而促进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他指出,平台企业在定价上拥有较高的话语权,这往往导致商家和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而指南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为了降低平台内经营者的负担,指南鼓励平台提供让利服务,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定价策略。同时,指南还倡导平台加大对中小商户的收费优惠扶持力度,支持其生存和发展。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下,指南鼓励平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取减免佣金、降低收费标准等帮扶政策。
指南还强调了平台合规自律的重要性。平台应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平台收费合规管理组织建设,并配备熟悉平台收费合规管理的人员。平台还应及时将有关平台收费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要求转化为内部合规制度,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合规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盘和林建议,平台在合理定价的同时,应与消费者和商家进行充分沟通,保持较高的透明度,并公开收费定价的依据。同时,行业协会也应为平台收费定价提供指导标准,确保平台收费有据可依、有标准可查。
随着指南的深入实施,预计平台企业的收费行为将更加透明、合理,平台与平台内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和谐共生。这将有助于推动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