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近日发布了其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788.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27%。归母净利润更是实现了33.02%的增长,达到305.1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同比增长了31.26%,达到586.87亿元。
在业绩亮点方面,宁德时代强调了自己在多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不仅在H股市场上溢价率领先,完成了近年来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还在全球电池市场占有率上稳居第一,动力电池市占率更是高达38.1%。同时,宁德时代在新增专利申请数量上也位居行业榜首,上半年研发总投入达到101亿元,同比增长17.5%。宁德时代还成为了首家通过新版国家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标准认证的企业。
然而,在业绩背后,宁德时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市场份额逐渐触及天花板,以及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路线的兴起,部分车企开始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自研电池,以降低对宁德时代的依赖。这导致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出现波动,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在换电模式和“磐石”底盘技术上的投入也面临着不确定性。这些新业务不仅投入成本高,运营模式也相对复杂,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考验。
尽管如此,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市场的领导地位依然稳固。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2025年1至5月,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市占率达到38.1%,较去年同期还有所提升。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与多家本土车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包括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和小米汽车等。
在技术储备方面,宁德时代同样表现出色。公司推出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实现“800公里续航+12C超充”的磷酸铁锂电池,由小米SU7 Max首发搭载。同时,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也在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除了动力电池业务外,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也表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尽管营业收入同比微降1.47%,但根据鑫椤资讯的数据,宁德时代在2025年1至6月的储能电池产量依然位居全球首位。随着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目标的推进和储能技术的进步,宁德时代认为储能电池市场将快速扩张。
在全球化方面,宁德时代的境外业务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境外业务实现收入612.08亿元,同比增长21.14%,占总收入的34.22%。境外业务的毛利率也高于境内业务,反映出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具备较强的产品溢价能力和成本管控优势。公司的全球化产能布局也在加速推进,包括匈牙利基地、西班牙工厂以及印尼电池产业链建设项目等。
然而,宁德时代也面临着来自其他电池制造商的竞争压力。随着刀片电池和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家汽车厂商开始自研电池或寻求多元化供应策略,以增强供应链的自主性。这可能对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构成进一步挑战。
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同样面临着来自LG新能源等竞争对手的挑战。近日,LG新能源与特斯拉签订了价值约30亿美元的储能电池订单,将在美国本土生产磷酸铁锂电池。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在特斯拉储能磷酸铁锂电池供应上的独家地位已被打破。
宁德时代在海外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匈牙利工厂在招聘合适工人方面遇到困难,对工厂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美国国防部将宁德时代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这也可能对宁德时代未来在美国的投资和业务拓展带来潜在障碍。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宁德时代推出了“巧克力”换电方案和“磐石”底盘技术。然而,这些新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换电模式具有重资产、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而“磐石”底盘技术则需要克服与主机厂之间复杂的合作模式与利益协调难题。
宁德时代在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亮眼,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公司需要在保持动力电池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和技术路线,以应对来自竞争对手和市场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