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汽车产业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了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提供的数据,6月份,成都市汽车产量达到了8万辆,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环比也增长了25%。而在上半年的累计数据中,汽车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了27.4%和23.9%,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产值更是实现了惊人的352%和129%的增长。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繁忙的景象正是成都市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成都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深耕,不仅产量稳步上升,更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项目相继启动并落地转化。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捷达技术改造项目、沃尔沃纯电车型项目以及犀重汽车成都基地项目等,都在不断推动成都汽车产业的升级。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新动向也层出不穷。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近日同日下线了两款“成都造”新车,这标志着该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速推进新能源车型项目的落地。预计明年,该公司将推出捷达首款纯电动车。与此同时,重汽成都商用车公司也在新能源赛道上积极布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6月,该公司成功向山东大客户交付了15台定制化的V7-X新能源自卸车,并再次获得了40台的采购意向。这款车型针对砂石料运输场景开发,搭载了宁德时代大容量电池和高效动力系统,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运营和更低的运输成本。
成都市工业生产的旺盛势头,也在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加中得到了体现。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其中25个行业实现了正增长,10个行业更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汽车制造业作为增速前三的行业之一,实现了23.6%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升级,也为成都市的工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成都市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在稳步增加。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8万辆,占比达到了15.1%,稳居非汽车限购城市第一。这一数据已经提前实现了《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0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80%的目标。目前,成都市公交、出租、网约、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的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已超过25万辆,电动化率超过80%。其中,公交、出租、网约领域新增和更新的车辆已全部实现新能源化,公务、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重点领域新增和更新的车辆比例也超过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