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这一融合了旅游与摄影的新兴业态,近年来迅速风靡各大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从苏州的旗袍拍摄到敦煌的“飞天”造型,从泉州的簪花留念到西安的汉服风采,旅拍已成为游客记录旅行美好瞬间的重要方式,并逐步成为推动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然而,随着旅拍行业的蓬勃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部分旅拍从业者采取强行拉客、占道拍摄等不当手段,不仅扰乱了景区秩序,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在重庆洪崖洞景区,就曾发生工作人员因强行推销旅拍产品与游客发生口角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旅拍乱象的不满。有人反映,在重庆、西安等地的热门景区,旅拍摄影师几乎霸占了所有红墙和最佳观赏点,游客想要拍照甚至会被驱赶。还有人遭遇过“免费拍照”的陷阱,拍完照片后却被要求支付高额费用,令人十分气愤。旅拍行业的这些乱象,无疑给游客的旅游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旅拍行业的无序竞争,谁来监管、如何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网友认为,应从制度层面明确管理主体,加强制度设计,为基层管理提供法律依据。然而,由于旅拍行业的跨界性质,景区管理方、市场监管部门和文旅部门之间存在权责模糊的情况,导致监管难以有效实施。多头管理下,旅拍成了“三不管”地带。
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认为旅拍是市场行为,应遵循市场规律。如果服务低劣、价格虚高,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倒逼从业者提升质量或退出市场。部分景区尝试“一刀切”禁止旅拍,却引发了从业者的抵触情绪。因此,与其依赖“一刀切”,不如让市场在磨合中寻找最优解。
基层工作人员在监管旅拍乱象时也面临诸多困难。由于缺乏执法权,基层管理人员只能对违规行为进行劝解,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处罚力度也左右为难,轻微违规只能劝导,而采取强制措施又容易引发冲突。因此,如何平衡监管与服务,成为基层管理的一大难题。
针对旅拍行业的乱象,网友们纷纷提出解决方案。有人建议划定禁拍区和管控区,限制旅拍摄影师的拍摄范围;有人提出加强监管,禁止路边拉客、无照经营等行为,并要求旅拍标价公开透明;还有人主张建立统一平台,打造全域统一的“旅拍”消费平台,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形成全方位监管体系。
旅拍作为新兴文旅业态,满足了游客对个性化旅行的追求,让游客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然而,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乱象频发,不仅破坏了景区秩序,还损害了景区所在城市的形象。因此,整治旅拍乱象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加强制度设计和监管举措;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引导从业者诚信经营。
只有通过各方携手努力,引导旅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才能让其更好地融入文旅场景,成为展示地方文化魅力的新名片。同时,也能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旅游体验,持续为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