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近期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盈利能力依然强劲,继续稳坐动力电池行业的头把交椅。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为304.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33%,这一业绩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然而,尽管财报亮眼,资本市场却给出了相反的反应。在财报发布后的几天内,宁德时代的A股和H股分别累计下跌10%和13%,直至8月4日才出现反弹。投资机构分析指出,宁德时代的营收规模未能达到预期,加之短期估值偏高,是导致股价承压的主要原因。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头羊,一直以来备受投资者青睐。但股市的涨跌乃是常态,没有只涨不跌的股价,资本市场的理性回归也是必然现象。对于宁德时代而言,真正的挑战不仅在于纸面上的业绩数据,更在于如何从技术龙头向生态玩家转型。
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但隐忧也开始显现。一方面,其营收增速相对黯淡,尤其是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26%,低于市场预期。另一方面,行业价格战持续,导致宁德时代的利润率受到拖累。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激烈,碳酸锂价格下滑,使得行业整体收入下行,对宁德时代的收入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下滑。随着越来越多车企选择自研自产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从2021年的52.1%下降至如今的43.05%。然而,宁德时代想要夺回被瓜分的市场份额并不难,只需适量降价,就能吸引不少车企合作,共同应对价格战。
宁德时代的强势地位也带来了一定的议价压力。不少车企调侃宁德时代难以议价,甚至在电池供不应求时还需提前支付保证金才能提货。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通过领先的电池技术创造更高的利润率,并将利润投入新的研发,多年来毛利率均维持在20%以上。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宁德时代在供应链上拥有强大话语权。面向上游,通过参股方式绑定核心供应商,获取价格优势;面向下游,通过联合开发、专属供应等模式绑定车企,稳定价格。同时,动力电池行业逐渐成熟,上游资源供给稳定,宁德时代也在努力维持相对平衡的产业生态。
从长远来看,技术创新虽有天花板,但宁德时代更关注的是能否持续领先。因此,如何将技术创新能力转化为持续的产业生态优势,与产业链伙伴共同做大蛋糕,是宁德时代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近年来,宁德时代在电池产品、新能源生态布局以及跨界投资等方面均有所动作,展现出从电池制造商向能源科技生态服务商转型的野心。
在电池产品方面,宁德时代不断推出新品,如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等,持续拉开与二线电池厂商之间的差距。在新能源生态布局方面,宁德时代打造以电池为核心的换电服务,并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换电生态。同时,宁德时代还推出TOC品牌“宁家服务”,向C端提供电池检测、维修等服务。
在跨界投资方面,宁德时代瞄准新兴产业,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具身智能等领域,通过投资拓展新业务。尽管新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换电业务已成为宁德时代的发展重心。宁德时代在换电领域具备突出优势,能够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并具备构建整套换电体系的能力。
除了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尽管在储能电池领域出货量稳居榜首,但增速已被其他电池厂商赶超。同时,海外市场的法规和政策限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宁德时代提出了大出海计划,由曾毓群亲自负责出海业务,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技术标准、产业规则与品牌心智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