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零售市场,会员制模式近期经历了显著波折。8月7日,盒马X会员店即将全面退场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版山姆”从2020年10月首店开业至今,不足五年便宣告终结。
回顾往昔,盒马X会员店的起点可谓雄心勃勃。2020年,盒马创始人侯毅高调宣布要打造中国版仓储会员店,直接对标山姆、Costco。彼时,首家6000平方米的门店陈列着1800款精选商品,其中30%为独家定制,侯毅提出的“抄、操、超”战略也让行业侧目。盒马X会员店迅速扩张,一度积累近300万会员,年会员费收入超过5亿元,甚至让山姆感受到了压力。
然而,转折发生在2024年初。从当年3月开始,盒马X会员店陆续关闭,直至2025年8月31日,最后一家门店上海森兰店也将关闭。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决策是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新任CEO严筱磊上任后,将盈利列为首要目标,聚焦盒马鲜生与邻里业务,而X会员店作为重投入业态,与新战略不符。
运营数据揭示了更深层的问题。消费者反映,X会员店与普通盒马鲜生店存在大量同款商品,但会员店价格反而更高,258元/年的会员费“形同虚设”。为了挽救客流,盒马曾启动“永久降价”,但因冲击会员权益而被迫暂停续费,彻底偏离了“高端会员店”的定位。
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虽然业绩仍在增长,却也频陷品质争议。近期,山姆会员店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品质降级现象,如“山姆有机高钙鲜牛奶”保质期内变质、蔬菜沙拉中发现虫子等,引发会员不满。尽管如此,山姆会员业务仍在增长,会员数已突破500万,每年会员费收入超13亿元。
与山姆的“带病增长”不同,另一国际巨头Costco在中国的扩张显得谨慎。Costco 2025财年第三财季全球营收同比增长8%,会员费收入也有所增长,但在中国市场的动作寥寥。Costco中国会员续费率仅62%,远低于全球90%的平均水平,反映出本土化困境。物流成本高昂、商品适配性差是Costco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会员制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尽管市场基础仍在增长,中高收入群体对高品质、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但会员制零售在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会员价值感知问题突出。盒马会员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员未能感知到独特价值,商品同质化严重,价格反而更高。山姆虽然通过差异化商品建立了一定优势,但品质降级也在侵蚀这种价值感知。
其次,本土化适应问题亟待解决。Costco的困境表明,简单复制全球成功模式难以在中国市场奏效。中国消费者既注重商品的本土适应性和性价比,又有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这要求会员制零售商在保持全球标准的同时,深入理解本地消费者偏好。山姆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但近期的品质问题也表明平衡全球标准与本地成本存在挑战。
运营效率问题也不容忽视。会员制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这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盒马试图在短时间内复制山姆数十年的供应链能力,显然难以实现。
即时零售的崛起也对传统会员制模式构成挑战。即时配送的消费习惯与会员制零售强调的批量采购、囤货模式存在一定冲突,迫使会员制零售商加速线上化和即时配送能力建设。
会员制模式在中国仍有生命力,但需要在品质与成本、标准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未来,会员制零售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在重构会员价值体系、加速供应链本土化与数字化、探索多元化会员服务以及梯度化市场布局等方面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