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关于盒马将全面退出会员店业务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悉,截至今年8月底,盒马将关闭其所有线下X会员店,标志着盒马正式告别会员店领域。
盒马自2020年起开始布局X会员店,这一业态的最大特点是消费者需持有会员卡方可进入购物,会员卡分为258元/年和658元/年两种收费标准。会员店模式,即会员制超市,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山姆、Costco等品牌为代表。它们以精简的商品种类、高性价比及差异化产品为会员提供专属服务。
盒马此举不仅与其自身及母公司阿里巴巴的战略调整有关,也反映了会员超市业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自2020年Costco上海首店火爆开业后,会员超市模式被视为零售业变革的新出路,盒马、永辉、家乐福、麦德龙等纷纷入局,掀起了一波热潮。然而,五年后的今天,会员店逐渐从这些零售商的业务版图中淡出。
永辉超市在2022年和2023年的年报中均未提及仓储会员店业务;麦德龙在2024年关闭了成都、上海、武汉、北京等地的四家会员店;家乐福曾计划三年内将100家店改造为会员店,但未能如愿,其在中国开设的首家会员店也于2023年停业。会员超市的“退热”并非因为“水土不服”,而是在当前消费环境和市场布局下,会员超市模式不再被视为最佳选择。
会员超市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供应链网络、精准的产品定位、卓越的运营能力以及品牌信任度的建立。山姆和Costco凭借其全球供应链,构建了独特的产品采购池,并通过前置选品标准和会员喜好,推动供应商反向定制产品。同时,它们还严格控制商品销售的毛利率,以确保会员的权益和供应链的竞争力。
产品力是会员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Costco自成立之初就围绕高收入家庭的批量采购需求,设计了“人—货—场”的运营模式。山姆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其对中国“中产”消费群体的精准洞察。然而,盒马X会员店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了商品品控波动、会员权益管理漏洞等问题,加速了其颓势。
Costco虽然在美国是最大的会员超市,但在中国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依赖内部调动的用人机制限制了开店速度,同时在中国消费者购物线上化转移的大背景下,其线上布局启动较慢。会员店的本质是“粉丝”生意,品牌力是隐形竞争力。会员超市的利润主要来自会员费,因此会员的续卡率和品牌信任度至关重要。
盒马告别会员店,是零售业理性回归的一个缩影。狂热褪去后,业界对会员制超市的本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它并非简单的业态复制,而是供应链、产品力、运营能力与品牌信任度的深度耦合。在中国市场,山姆经过20年的深耕细作,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对于更多零售商而言,在能力暂不匹配的赛道上硬闯并非明智之举,不如回归原点,审视自身优势,寻找更适合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