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200多家机器人企业参展,展示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这场盛会汇聚了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等各类展品,共计1500多件,其中100多款为首发新品。
尽管北京立秋后的首场大雨倾盆而下,但观众的热情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展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记者团队穿梭于三大展馆之间,累计步数超过2万步,带回了丰富的现场观察。
今年,人形机器人成为展会的绝对主角,展商数量创历史新高。A馆至少有22家,B馆29家,C馆8家,每个表演展台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人形机器人不仅能进行格斗、踢球、跳舞等炫技表演,还能提供调酒、做咖啡、搬运重物等贴心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器人已经可以购买。线上有京东机器人专区,线下世界机器人大会和机器人大世界展示并售卖包含41家参展企业的百余款产品,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智能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也提供了优惠价格。
京东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资源,计划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突破10亿,并推动这些品牌进入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展会现场,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从几万元到近百万元不等,如众擎PM01售价为8.8万元,宇树G1为9.9万元,而最贵的优必选分拣机器人Walker S补贴价为97.2万元。这些机器人不仅在家庭陪伴、科研教育等领域展现潜力,还开始深入餐厅、超市、医院、工厂等具体场景。
然而,人形机器人技术尚不成熟,目前仍无法完全摆脱人工控制。尽管它们在展会上频频亮相,但翻车状况屡见不鲜,这意味着它们暂时还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工作,反而可能增加对人类岗位的需求。
除了人形机器人,展会还展示了各种机器动物,如机器狗、机器豹、机器鸟等,它们展示了在复杂地形中的行走能力和自主导航技术。服务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非人形机器人也在展会中大放异彩,它们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方案往往更加成熟和有效。
在技术方面,展会期间发布了多个创新成果。星海图推出了全球首个端到端全身控制VLA模型,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就能操控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完成任务。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多模态视觉感知系统,越疆DOBOT平台则旨在成为Agent时代的“机器人安卓”。
核心零部件方面,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展品琳琅满目。禾赛科技展示了面向机器人场景的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JT系列,RboSense速腾聚创则推出了基于传感器架构创新的“机器人之眼”系列Active Camera。他山科技的AI触觉传感器、蓝点触控的六维力传感器等也吸引了众多关注。
总体来看,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了机器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广泛应用。尽管人形机器人技术尚不成熟,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尝试和探索无疑为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