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严打财务造假:立体化追责体系让造假者无处遁形

   时间:2025-08-11 13:25:55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资本市场的一起重大财务造假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证监会针对*ST高鸿长达九年的财务造假行为,发出了预处罚通知,计划对相关责任主体处以1.6亿元的巨额罚款,同时对协助造假的第三方机构处以700万元的罚款。

从近年来的一系列案件来看,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正不断加强。无论是行政处罚的高额罚款,还是刑事责任的追究,亦或是民事索赔诉讼的推进,都显示出监管机构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追责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彻底清除资本市场上的财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ST高鸿的财务造假行为尤为恶劣。据查,该公司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近199亿元,利润总额超过7620万元。这一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市场规则,还导致了该公司在2020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面对如此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监管机构果断出手,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从预处罚通知来看,此次行政处罚呈现出两大显著特点。首先,罚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由于*ST高鸿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同时,该公司还被处以1.35亿元的罚款,这一金额在上市公司罚款中极为罕见。公司的董事长和时任总经理也被处以高额罚款,并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十年。

其次,对协助造假方的追责力度也显著加强。在此次案件中,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因配合造假被处以700万元的罚款,并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十年。与之前的类似案件相比,对协助造假方的处罚力度有了大幅提升。

然而,行政处罚和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明确表示,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追责。这意味着*ST高鸿财务造假案中的相关责任方还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事实上,今年以来,因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数量明显增加。例如,金通灵公司及其六名相关责任人因涉嫌连续六年财务造假,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除了行政和刑事处罚外,民事追责也是立体化追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ST高鸿财务造假案还将面临适格投资者的巨额民事索赔。这不仅是对违法违规者的进一步追责,也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大保护。

财务造假行为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毒瘤,严重侵蚀了市场的根基。监管机构通过构建行政处罚、刑事追责和民事索赔相结合的立体化追责体系,大幅提高了违法成本,对潜在违规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这一体系无疑是净化市场环境、优化市场生态的有效手段。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立体化追责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行为将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