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传来消息,OpenAI公司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GPT-5已正式面世。令人关注的是,该模型在中国市场的商标布局遭遇了挫折。据可靠消息,OpenAI通过两家关联公司,在中国提交了关于GPT-5的商标申请,但遗憾的是,这些申请目前均已被驳回。
具体而言,欧爱公司作为OpenAI的关联方之一,申请注册了两枚商标,分别为“OPENAI GPT-5”,其国际分类涵盖了网站服务和科学仪器领域。然而,这两枚商标目前均处于等待驳回复审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欧爱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尝试注册了两枚“GPT-5”商标,同样涉及网站服务和科学仪器分类,但同样未能幸免于驳回的命运,目前也处于复审阶段。
深入探究此番商标申请被驳回的原因,据悉,“GPT”这一缩写,全称为“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在全球多国,包括中国和美国,已被广泛认定为一项通用技术术语。由于其缺乏足够的显著性,难以构成有效的商标标识。事实上,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此前也曾两次拒绝OpenAI对“GPT”的商标注册申请,理由是该术语的使用不应阻碍竞争对手对其产品的准确描述。
尽管如此,OpenAI对GPT-5模型的信心并未受挫。公司宣称,GPT-5是迄今为止最为智能、高效且实用的AI模型,尤其在健康咨询解答和快速编写计算机代码等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这一创新成果无疑为人工智能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未来AI技术发展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