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正式揭晓了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十项重磅举措。这些措施由“北京发布”公众号披露,标志着经开区将在未来数年内,全力扶持该领域的企业成长,目标直指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量产能力,预计这一目标将在2027年底前实现。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推出的专项政策中,包含了全国首创的八条支持措施,如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扶持、打样券发放、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以及供应链响应平台建设等,旨在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抢占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领先地位。
政策还特别强调了技术攻关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等形式,鼓励企业攻克“大脑”、“小脑”及机器人通用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难题。同时,支持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共性实验室的建设,根据项目总投资情况,最高可提供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据计划,经开区将在今明两年内,逐步释放万台、价值近50亿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需求,其中人形机器人超过千台。这些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教育、园林、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电力巡检、市政管理、社区物业等多个社会经济重点领域,为各行各业注入智能化动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经开区还将探索“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全新生产模式,通过全环节布局人形机器人高水平制造,率先建立人形机器人中试量产工厂,提供技术转化、工艺优化、型式试验及小批量试生产等全方位服务。此举旨在强化人形机器人的共性制造服务能力,推动柔性生产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经开区还鼓励企业租赁使用机器人产品,并对为人形机器人整机投保的企业给予保费补贴,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