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波澜不惊的一天里,*ST高鸿的股票却如断崖般下跌,开盘即封死跌停板,股价最终定格在2.1元。这一戏剧性的场面,背后隐藏着公司长达九年的财务造假丑闻。
近日,*ST高鸿,全称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51),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已接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据告知书显示,*ST高鸿在2020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同时,从2015年至2023年的年度报告中均有虚假记载。这些违规行为触及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条款,公司面临被强制退市的严峻风险。
具体来看,*ST高鸿通过多种手段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从2015年开始,公司便通过子公司参与了一系列虚假的贸易业务。这些业务表面上是正常的贸易往来,但实际上供应商和客户均由同一人联系撮合,业务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并无实际货物流转,交易缺乏商业实质。例如,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ST高鸿的子公司北京大唐高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了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组织的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公司还在2018年、2020年以及2022年和2023年组织了IT系统、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虚假贸易业务。
经统计,*ST高鸿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虚增营业收入累计高达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达到7622.59万元。这一数字令人咋舌,显示出公司财务造假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
更为严重的是,*ST高鸿在2020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也存在欺诈行为。公司在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引用的2018年至2020年的财务数据均为虚假数据。这一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证监会最终批准了高鸿股份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募集资金总额高达12.50亿元。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虚假数据之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ST高鸿在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前,其财务状况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公司连续两年被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公司2021年至2023年度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且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由“高鸿股份”变更为“ST 高鸿”。
如今,*ST高鸿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其股票将被终止上市。这一消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再次提醒了资本市场中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近年来,资本市场中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不在少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其中三家公司便是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而被终止上市。这一趋势显示出监管机构对于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除了*ST高鸿之外,还有多家公司近期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这些公司同样因为财务数据虚假记载等问题而面临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这些案例再次提醒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要严格遵守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