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奕斯伟材料,这家专注于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日更新了其在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以及回应了上交所的第二轮审核问询。这家由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等人实际控制的公司,自2024年11月29日IPO申请获得受理以来,已历经大半年时间,成为了“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未盈利申报企业。
根据招股书披露,西安奕斯伟材料在12英寸硅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基于2024年的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公司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六,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占比分别约为6%和7%。此次IPO,公司计划将募集的49亿元资金投入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旨在扩张产能、优化产品种类、增强技术实力,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场。
尽管公司在营业收入上取得了快速增长,从2021年的2.07亿元增至2024年的21.2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持续亏损,且亏损幅度逐年扩大。四年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24.65亿元。不过,公司预计第一工厂净利率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转正,第二工厂则要等到2027年下半年,综合盈利时间点同样是2027年下半年。然而,这一盈利预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在手订单价格的稳定。
公司的毛利率不仅不稳定,且大幅低于同行平均值。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产能爬坡阶段的固定成本较高,以及产品结构的差异。随着市场环境转暖和产能的稳定,公司的毛利率在2024年有所提升。然而,未来随着二期项目的建设,短期内可能会再次拉低毛利率。
在研发人员方面,招股书显示,2023-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均为12%左右,其中兼职研发人员占整体研发人员数量约50%。这一现象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公司回应称,兼职研发人员既从事研发工作,也参与生产线指导,这在公司产能爬坡阶段尤为常见。随着产能的稳定,兼职研发人员的精力将更多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
在股权结构方面,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东升、米鹏、杨新元、刘还平四人,他们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奕斯伟集团67.92%的股权,进而间接控制西安奕材24.93%的股份。然而,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第一大股东陕西集成电路基金仅持有9.06%的股权(发行前),第二大股东二期基金仅持有7.50%的股权。上海滩富豪刘益谦的股权转让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监管的问询。
西安奕斯伟材料的现状,反映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突围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公司既承载着国产替代的使命,也面临着“重规模轻盈利”的行业现状。如何在扩张产能的同时实现盈利,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