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消费级机器人:从展会热门到家庭必需,还有多远?

   时间:2025-08-13 15:14:18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闭幕之际,维他动力展台前依旧人头攒动,成为展会最后一天的一大亮点。与以往专注于工业演示不同,本次WRC涌现出众多可亲身互动的消费级机器人,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维他动力推出的“大头”,作为一款智能伴随四足机器人,摒弃了传统遥控器,仅凭呼唤和触摸即可与人互动,这一创新设计备受瞩目。与此同时,乐享科技带来的陪伴机器人W-bot,其外形酷似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瓦力,同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魔法原子、优必选等企业也纷纷展示了各自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WRC场馆内一片热闹景象。

然而,尽管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看似火热,但真正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量产节奏尚未理顺,整机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产品功能设想虽多,但实际应用场景却显得薄弱。从概念到实际应用,消费级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WRC展馆外,一名商贩正推销着玩具版“机器狗”,这款仅能简单行走的玩具售价299元,且仅剩最后两个。这一幕不禁让人思考,消费级机器人走出展馆后,能否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大头”之所以能够摆脱遥控器,实现自主行动,得益于其内置的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先进模型。它依靠这些设备感知环境、作出决策,从而实现自主移动和避障。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表示,“大头”主要针对的是家庭客厅、野外徒步等生活场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陪伴。

在WRC场馆内,大部分机器人至少需要五个摄像头才能完成视觉方案,而“大头”仅依靠脸上的两个相机,便能在复杂环境下完成大部分感知任务。这得益于其头部可旋转的设计,使得两颗高质量的摄像头和一颗激光雷达足以应对各种场景。

对于消费级机器人而言,续航能力往往决定用户体验的上限。与工业场景中的固定充电不同,消费级机器人更可能出现在家庭、户外等非结构化空间,因此续航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维他动力工程师透露,“大头”采用了高度集成的计算平台,精简了布线与功能模块,从而留出更多空间用于电池部署,以提升续航能力。

赵哲伦强调,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产品不应一味追求算力,而应在结构、功能、体积之间找到平衡点。与频繁展示技术实力的工业机器人不同,消费级机器人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实际场景的应用。

在乐享科技展台,一款外形酷似瓦力的机器人W-bot吸引了众多观众。这款主打家庭情感陪伴的机器人,虽然外形讨喜,但在交互过程中却显得有些迟钝,难以建立真正的人机情感联结。一位参观者表示,虽然机器人的履带底盘结构看起来稳定,但在真实露营场景中能否拖动重物仍有待考证。

她进一步指出,消费级产品的设计不能仅凭外观或功能堆砌,而应从实际场景中推演用户的具体动作与反馈路径。只有真正击穿一个场景并建立功能闭环,产品才有意义。

为了让“大头”具备更自然的人机互动能力,维他动力团队设计了一套智能体架构。当机器人接收到指令后,会通过感知系统理解环境,并由智能体模块进行上下文分析和任务判断,然后灵活调用动作控制、路径规划等模块。“大头”背部还预留了可拓展的物理接口,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场景再定义。

尽管消费级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但价格始终是制约其普及的关键因素。乐享科技的瓦力机器人定价35999元,而另一款消费级机器狗魔法原子MagicDog售价也高达2.42万元。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价格显然不菲。

价格未定的背后,是消费级机器人普遍面临的量产难题。一位陪伴机器人创业者表示,目前大部分面向C端市场的机器人产品仍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研发、模具、供应链成本尚未摊薄,定价过高和交付周期过长都可能吓退消费者。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维他动力已与京东、火山引擎等企业展开合作,为量产做准备。赵哲伦透露,公司将于今年9月启动制造工厂,以期在不牺牲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可控的规模化量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