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成功举办的ISC.AI 2025观潮•国际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全球AI领域的精英汇聚一堂,共谋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蓝图。此次论坛由ISC.AI互联网安全大会组委会携手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联合推出,得到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的大力支持。论坛以国际化视角为立足点,搭建了一个高端对话平台,旨在促进AI技术的革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论坛上,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陈钟教授,同时也是元宇宙技术研究所所长,发表了题为《AI赋能Web3.0安全》的演讲。他从Web3.0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背景出发,探讨了这一领域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跨境、内容合规及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陈钟教授呼吁,未来应构建AI与Web3.0相结合的自治监管体系,以应对这些挑战。
北美自动化行业发展协会主席Jeff Burnstein则在演讲中着重强调了智能体在AI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智能体已经超越了传统聊天界面的范畴,开始承担实习生甚至同事的角色,并有望成为多领域的专家。在机器人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纳机器人和AI技术,以解决人手不足或完成以前难以完成的任务。
360数字安全集团的副总裁余凯在演讲中分析了当前数字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对安全运营带来的痛点。他强调,成功的安全在于有效的运营,而用户对大模型技术寄予厚望。同时,随着AI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日益迫切。为此,360将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与自有海量数据和高质量知识库相结合,应用于安全运营的各个环节,打造了一体化的综合安全运营平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所的副所长巫彤宁在演讲中提到,AI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正推动工业智能化从弱人工智能向广泛应用迈进,并向强人工智能阶段发展。AI已成为制造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她呼吁加大行业垂类大模型的研发和落地应用,以进一步释放其应用潜能。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朱飞达教授,同时也是新加坡区块链协会的董事和教育资证委员会主席,在演讲中探讨了AI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着数据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生态闭环未完成以及AI应用情商欠缺等问题。他认为,未来的智能不应局限于单一AI技术,而应实现“人类+AI+组织”的协同智能。
懿晗科技的董事长刘懿在演讲中分享了AI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智能生产调度、自适应工艺优化、数字孪生仿真以及自主物料运输等关键环节。他展望了工业AI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AIoT将与边缘计算深度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将迈向更高阶的应用,同时多模态交互与生成式设计也将迎来创新发展。
此次ISC.AI观潮•国际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AI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端对话平台,也为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各方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更加智能、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