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油市迷局:供需失衡,供应过剩警报响起

   时间:2025-08-15 11:20:5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国际油市陷入了供需失衡的漩涡,两大权威机构——国际能源署(IEA)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未来石油市场的预测出现了显著分歧,为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IEA在8月13日发布的月度报告中发出了供应过剩的警报,指出2026年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供应过剩局面,库存将以每日296万桶的速度激增。IEA强调,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石油需求疲软,消费者信心低迷,短期内需求强劲反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就在IEA报告发布的前一天,欧佩克却持相反观点。欧佩克在月报中上调了对明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估,并下调了对非欧佩克国家供应增长的预测,认为市场前景将趋紧。欧佩克预计,到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138万桶/日,高于先前预测的128万桶/日,这一增长主要受主要经济体经济活动增强的推动。

两大机构预测的差异,反映出油市背后的复杂博弈。随着欧佩克+加速恢复闲置产能,以及美洲地区产量的持续增长,全球石油供应正在迅速膨胀。6月份,石油库存已达到46个月来的最高点。与此同时,今明两年的需求增长速度已不及2023年的一半,IEA因此警告称,明年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创纪录的供应过剩。

具体来看,IEA预计今年全球原油供应量将增加250万桶/日,明年将再增190万桶/日,远高于之前的预测。而欧佩克则上调了需求预测,并将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增长预测下调了10万桶/日。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分析指出,IEA与欧佩克的预测分歧,主要源于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方,预测结果既包含客观实际基础,也反映了各自利益主体的愿望和倾向。

在朱润民看来,实际的供需状况既不会像IEA预测的那样持续严重供给过剩,也不会像欧佩克预测的那样很快出现供给趋紧。他认为,全球石油供需正在从相对宽松的状态转向新的再平衡,逐渐进入周期性的供给偏紧阶段。

作为油市的重要调节力量,欧佩克+的动向备受关注。欧佩克+的石油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过去多年来一直在通过减产来支撑油价。然而,为了夺回市场份额,今年欧佩克+在沙特的带领下改变了策略,开始增产。从4月份开始,多个欧佩克+成员国陆续增产,计划在9月完全逆转之前的自愿减产措施。

尽管欧佩克+增产,但实际流入市场的新增原油量低于预期。IEA指出,尽管4月至7月间有近140万桶/日的减产额度被解除,但实际新增原油只有64万桶/日。分析师认为,这符合石油开发生产的基本规律,也说明欧佩克+的剩余产能可能远低于预期。

对于未来油市的走向,供应增加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使得供应过剩的风险加剧,油价面临下行压力。高盛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为每桶64美元,2026年平均为每桶56美元。同时,市场也在密切关注美国与俄罗斯的会晤情况。如果美俄谈判失败,美国可能对俄罗斯加征额外关税,导致俄油供应受阻,进而支撑油价。但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俄乌停火协议,美国将暂停对印度征收的额外关税,叠加欧佩克+的增产影响,原油市场可能承压。

在需求方面,今年美国出行旺季的成品油消费总体低于预期。截至8月1日当周,美国汽油消费量为904万桶/日,同比仅增长0.81%,且低于五年均值。若需求保持低位,将拖累炼厂开工,最终导致原油库存增加。然而,也有分析师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望支撑石油需求。人工智能在供给方面能加快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改进,有利于供给的稳定和增长;在需求方面,则能推动能源需求的增长,进而支持石油消费的稳定和增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