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公司,这个曾被视为时代浪潮中落寞身影的企业,如今凭借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了华丽的转身。8月18日,美图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12.3%;调整后净利润更是激增71.3%,达到4.67亿元。
回望几年前,美图公司的境遇可谓一落千丈。2018至2019年间,公司业绩大幅亏损,多元化尝试如手机、短视频、社交和电商等业务纷纷受挫,股价暴跌,公司不得不进行裁员和业务收缩。在那段艰难时期,美图仿佛被时代遗忘,创始人兼CEO吴欣鸿在与《晚点LatePost》的对话中坦言:“时代没有眼泪,都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然而,随着AI技术的兴起,美图公司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今年以来,美图的股价暴涨近300%,当前市值约为478亿港元,重振了2017年高光时刻的半壁江山。美图乘上了AI的东风,特别是在生成式AI爆发之后,其影像工具的特性迅速变现,从AI一键美白、瘦脸到画质提升等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
吴欣鸿回归出任董事长兼CEO后,美图迅速抢占AI落地的先机,围绕擅长的美颜功能,推出了一系列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品线。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还覆盖了企业对视觉创作、视频编辑、商业设计等多样化需求,显著拉动了业绩增长。2023年,与AI关联度最高的美图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8%,远高于其他业务。
美图能够借助AI实现逆袭,有其内在的逻辑。一方面,美图秀秀的诞生便是为了降低修图门槛,其操作便捷、美颜效果好的特点迅速赢得了用户喜爱。如今,AI技术的加持让功能更加多样,使用更加简便,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粘性。另一方面,AI影像适合分享,与社交行为紧密相连,且没有文化障碍,天然适合全球化拓展。例如,美颜相机海外版凭借“AI换装”功能,在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登顶App Store总榜。
然而,尽管美图凭借AI自救于危局,但仍面临工具属性天花板的挑战。吴欣鸿自己也曾坦言,工具应用容易被复制、用户易流失、变现困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图。为了突破这一局限,美图在尝试向B端“生产力”领域拓展,如推出AI设计产品美图设计室,聚焦电商场景,帮助用户一站式生成商品物料。尽管收入翻倍增长,但与老牌巨头Adobe和新兴势力Figma相比,美图在专业深度和颠覆性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
美图在多元化道路上也曾走过弯路。从2013年至2018年,美图盲目追逐风口,拓展出并不擅长的业务,如美图手机和美拍短视频,最终因竞争激烈和算法迭代慢而陷入困境。吴欣鸿反思称,这是因为他个人的认知局限导致公司战略失误。如今,美图已经回到擅长的影像工具主业上,但如何摆脱工具属性的局限,仍是吴欣鸿需要面对的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美图在AI时代的表现仍然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股价的暴涨反映了市场对美图前景的看好。吴欣鸿和美图公司能否在AI时代真正实现逆天改命,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