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近日揭晓了截至2025年中期的业绩报告,数据揭示了集团上半年在经济环境中的稳健表现。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上半年总收入达到2272.49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15.06亿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上的营收达到了398.43亿元,尽管该板块尚存在约8亿元的经营亏损。
具体至第二季度,小米集团的总营收跃升至116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0.5%。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更是实现了75.4%的大幅增长,达到108亿元。这一亮丽业绩的背后,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
6月26日,小米第二款新车型YU7正式上市,这款车型的起售价为25.35万元,提供三款不同配置供消费者选择。YU7的市场反响极为热烈,上市仅三分钟,预订量便突破了20万台;而上市后的18小时内,锁定订单更是高达24万辆。在第二季度,小米共交付了超过8万台汽车,为集团贡献了213亿元的营收,同比激增234%,占集团总营收的比例超过18%。
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同样超出了市场预期。第二季度,与汽车业务相关的毛利率达到了26.4%,经营亏损也大幅收窄至3亿元。目前,小米在售的车型共有三款:纯电轿车SU7、纯电超跑SU7 Ultra以及纯电SUV小米YU7。这三款车型的共同发力,使得小米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ASP)达到了25.4万元,含税价格则为28.7万元。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小米汽车便取得了超过25%的毛利率,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汽车均价依然保持在25万元以上,这一成绩在国内新势力车企中独树一帜。相比之下,此前国内汽车行业毛利率表现最佳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其单季度最高毛利率也仅为22.8%。而在国际市场上,汽车毛利率最高的特斯拉,其单季度最高毛利率曾达到32.9%,但近两年特斯拉的毛利率大幅下滑,二季度已经跌至15%。
在财报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副总裁卢伟冰明确表示,小米将坚定不参与价格战,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手中的订单能够顺利交付。同时,他重申了小米汽车全年交付35万辆的目标不变。然而,卢伟冰也坦言,小米汽车要实现累计盈利,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他指出,小米汽车近三年已经累计投入了超过300亿元,尽管每一款新车型都取得了市场成功,但累计亏损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