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家族扩容,新款性能升级支持更长出舱任务

   时间:2025-08-20 21:05:1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篇章中,舱外航天服无疑是航天员探索宇宙奥秘的坚实铠甲。它不仅承载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更是高效完成太空任务的关键装备。

近日,神舟二十号乘组顺利完成了他们的第三次出舱活动,此次活动中,航天员陈冬所穿着的空间站舱外服B,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已经成功保障了20次出舱任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舱外服首次实现了“4年20次”的延寿目标。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深厚底蕴,也让舱外服B成为了我国首个在轨进行寿命评估并成功延寿的飞行产品。

回溯至2021年7月4日,刘伯明与汤洪波两位航天员身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完成了机械臂上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的安装等任务。在这次太空漫步中,刘伯明身着的红色饰带舱外服A与汤洪波的蓝色饰带舱外服B,共同见证了飞天舱外服在实战中的卓越表现。

四年来,舱外服B在8次载人飞行任务中被11名航天员接力使用,其状态始终稳定良好。科研人员的精准评估,为航天服工程应用质效的提升和空间站常态化出舱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舱外服B的成功延寿,不仅是对航天服技术的巨大肯定,更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与维护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空间站舱外服作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命守护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建设空间站的过程中,无论是外部部件的更换还是设备的安装,都离不开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而舱外航天服,正是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空间站使用的舱外航天服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该系列航天服的设计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其间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然而,在科研团队的精心呵护下,舱外航天服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科研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寿命评估、健康监测方案和在轨检测方法,实现了舱外航天服在轨健康与延寿的动态精准评估,确保了其在轨使用的安全可靠。

提到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家族,不得不提的是其丰富的成员。在中国空间站的历史上,曾有三套舱外航天服——A、B、C,它们分别以红、蓝、黄三色饰带为标志,通过调节人体参数可以适应不同航天员的身高和体重。由于空间站空间和研制、运输成本的限制,舱外航天服采用了轮换使用的方式,以支持航天员的出舱活动。

而随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到来,两套全新的舱外航天服D和E加入了这一荣耀的家族。这两套新航天服在设计上进行了诸多优化,旨在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寿命。在飞天舱外服D、E的研制过程中,科研团队结合大量地面实验验证,首次创立了舱外航天服的寿命评估体系,为航天服的优化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专家介绍,新一代飞天舱外服在设计使用寿命和技术状态上均有所优化提升。其性能指标已经由原来的3年15次提升到了4年20次,这无疑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和高效作业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