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海浮沉中,众多企业家纷纷向外界宣扬自家产品的卓越性,这并非全然出于“自夸”之心,很多时候,产品的确具备其独特魅力。然而,企业自认为的优秀,乃至从内部视角审视的完美,终究不是市场成功的关键。决定产品命运的,乃是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
当一款产品或品牌能够触动消费者的心弦,与之产生共鸣,这标志着双方共识的初步建立。唯有共识的奠基,才能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营销的本质,旨在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若无法与消费者形成共识,再精妙的产品也将难以触动人心,消费者的钱包自然紧锁不开。
要构建这一共识,营销者需摒弃固有的企业视角,转而深入洞察消费者的内心世界。思考何种产品特性、何种营销策略能够精准击中消费者的心智,成为赢得市场的关键。
营销之旅,我将其划分为四大阶段:品牌信号的释放、共识的达成、购买行为的实现,以及共鸣的产生与口碑的传播。其中,共识的达成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关于如何与消费者形成共识,这一议题深邃而广泛,足以著书立说。在此,我们仅做简要探讨。共识的形成,实则是一个精心拆解与落地的过程。首要任务,便是明确品牌所要传递的信号。这不仅仅是传播技巧的问题,更关乎品类选择与品牌定位的战略决策。
一个易于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品类,一个蕴含消费者感兴趣价值的产品,是构建清晰信号源的基础。这些价值,涵盖物理性价值(即使用价值)、情绪价值(如消费过程中的愉悦感受)、精神价值(如品牌带来的身份认同与地位象征),以及资产价值(如产品的升值潜力)。
战略层面的清晰与科学,是确保信号源准确无误的前提。一旦信号源确立,接下来便是解决传播与沟通的问题。这涉及一系列原则与技巧,旨在降低传播过程中的信号损耗,力求无损传播。
当消费者购买并体验到产品的卓越性时,他们往往会自发成为品牌的传播者。此时,企业需为消费者提供易于传播的说辞与平台,放大这种共鸣效应。例如,小米通过建立社群,不仅推广了产品,还从消费者那里获得了宝贵的创新与创意,实现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共创。
赵崇甫,作为品牌战略领域的专家,以战略定位为核心,为企业提供包括企业战略、品类战略、品牌战略、视觉设计、广告创意、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公关策略等在内的系统化服务。他曾任知名上市公司高管,并为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担任品牌顾问,著有《品牌营销非常道》、《微论品牌》、《品牌的战争》及《身边风景》等多部著作。
在赵崇甫看来,营销的成功,离不开对消费者心智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通过科学的战略定位与高效的传播沟通,企业能够与消费者形成共识,进而激发购买行为,实现口碑的广泛传播。
赵崇甫还强调,共鸣的放大与口碑的传播,是营销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构建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企业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忠诚度,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