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中,展现了其在面对营收增速放缓与利润收缩挑战时,依然坚守“长期主义”战略的决心。8月25日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总营收达到10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利润表现却超出了市场预期。
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拼多多经营利润为277亿元,同比下降21%;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327亿元,同比下滑约5%。尽管如此,这一净利润水平仍高于市场此前的预期。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指出,第二季度的利润受益于电商季节性因素,并不具有长期代表性。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一度上涨超过10%,随后有所回落。在盘中交易中,股价突破130美元/股,创下近期新高,最终收盘价为128.21美元/股,涨幅0.87%。
拼多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解释了利润下降的原因,并再次强调了从今年4月开始的“千亿扶持”计划。他表示,拼多多将继续把长期价值创造置于短期财务业绩之上,重点依然是长期投资,如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推动价值链升级,并为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
从具体数据来看,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为557亿元,同比增长10%;交易服务收入为483亿元,同比增长仅1%。与此同时,公司总营收成本同比显著上升36%,达到459亿元,主要是由于履约费用、带宽与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增加。总运营费用也从去年同期的308亿元增长5%至323亿元。
尽管面临营收增速放缓的压力,拼多多依然选择牺牲短期利润,持续加大对商家的扶持力度。自2024年8月启动“百亿减免”计划以来,拼多多已陆续推出多项扶持商家的举措,并在今年4月进一步推出“千亿扶持”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减免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退返等措施,降低商家经营成本,提升效率。
在过去一年中,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日用百货类订单实现翻倍增长,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等商品订单量增幅超过60%。这一增长趋势显示了拼多多在西部地区市场的强劲表现,也验证了其扶持计划的有效性。
拼多多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赵佳臻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相较于短期业绩,拼多多更加关注可以为平台生态带来长期回报的投入。他指出,平台会持续深入了解商家经营痛点和难点,在“千亿扶持”计划下,开发出有针对性、有诚意的帮扶措施,持续加大投入,反哺平台生态。
尽管二季度利润同比下降,但拼多多的实际表现仍超出市场预期,带来了一定的乐观情绪。然而,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多次给市场打“预防针”,持续淡化对未来业绩的预期。赵佳臻表示,平台会主动选择加大投入、牺牲部分利润,以拓宽中小商家发展空间,并应对当前电商平台加码即时零售、内容平台推进电商业务等激烈竞争态势。
在即时零售领域,拼多多似乎无意卷入混战,而是选择继续扎根于供给侧,通过“千亿扶持”计划赋能商家与产业链。与此同时,拼多多在“多多买菜”业务上持续投入,尽管这一业务被形容为“比较苦”,但赵佳臻表示,多多买菜是拼多多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解题思路之一。
经过近5年的持续投入,“多多买菜”已覆盖全国超过70%的行政村,解决了众多地区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同时,平台构建起高效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拓宽了农户及中小商家的销售渠道。
在全球化发展方面,陈磊表示,拼多多将积极顺应各地变化,快速调整策略,以满足不同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他强调,拼多多将继续围绕供应链能力、服务能力和合规能力进行投入,扎实练好基本功。
对于国内消费市场,拼多多保持信心,但同时也认识到竞争格局存在被重塑的风险。赵佳臻指出,在这种环境中,平台必须更加主动有所作为,这也意味着必须加大投入。拼多多选择以“重投入、慢回报”的方式深耕供应链与农业生态,这条“长期主义”之路的最终结果,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