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09880.HK)再次刷新行业纪录——这家以Walker系列机器人闻名的企业,宣布与国内某知名企业签订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主推机型Walker S2将于年内启动交付。这是继7月斩获近亿元订单后,优必选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创下的单笔合同金额新高,标志着其商业化进程迈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优必选营收达6.21亿元,同比增长27.5%,亏损幅度显著收窄。这一“增收减亏”的业绩表现,既源于物流机器人等既有业务的稳定增长,更得益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取得关键突破。公司通过“仿人大脑、仿人小脑、高性能肢体”三大技术群的持续攻关,构建了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的全栈技术闭环,为机器人赋予了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技术迭代成果在Walker S2上得到集中体现:该机型支持3分钟热插拔自主换电,可实现7×24小时连续作业;灵巧手与全身控制系统的升级,使其在精密装配、堆叠分拣等场景中的操作精度大幅提升。国海证券拆解报告显示,通过提高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优必选已将整机成本压缩至行业领先水平——今年3月推出的“天工行者”科研级人形机器人,以29.9万元的售价首次将全尺寸机型价格拉入30万元区间。
商业化进程正从“单点突破”转向“规模复制”。上半年,优必选先后与东风柳汽、觅亿汽车等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其中7月中标的车企项目以9051.15万元创下单笔金额纪录。更值得关注的是群体智能协同的突破:在极氪5G智慧工厂,多台Walker S系列机器人通过“推理型节点+技能型节点”双循环架构,完成了协同分拣、搬运等复杂产线任务,产线效率与稳定性指标通过验证。目前,比亚迪、吉利汽车等车企工厂均已完成实训迭代,预计全年交付量将超500台。
产能规划与生态协同同步推进。管理层透露,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能将达千台级别,并与无人物流车、工业移动机器人等形成系统解决方案。这种“机器人+移动平台+管理系统”的组合模式,不仅提升了交付效率,更增强了客户黏性。在成本端,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带来的降本效应已初步显现,为大规模商业化铺平道路。
资本市场的认可为长期发展注入强心剂。2025年中期末,优必选现金及等价物达11.57亿元,7月完成的H股配售更募集超22.5亿元资金。与国际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签署的10亿美元战略融资协议,则通过现金提款权等灵活方式,为公司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管理层明确表示,募资将优先用于产能爬坡与场景复制。
行业需求与政策红利形成双重驱动。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而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缺口扩大与成本上升的现实,为人形机器人应用提供了迫切需求。人社部等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至2025年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这进一步凸显了工业场景自动化的战略价值。
技术路线图显示,优必选将持续聚焦一体化关节、仿人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研发,深化多模态大模型与端到端运动控制技术。通过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与技术转化,公司计划突破商业化瓶颈,构建从技术研发到规模落地的完整闭环。
资本市场已形成积极预期。摩根大通将优必选目标价从135港元上调至159港元,并列为行业首选;花旗、招商证券国际等机构纷纷上调目标价,国海证券则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这些调整反映出市场共识:具身智能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拐点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