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电商从业者感慨生意难做。行业内部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商家只能在价格上激烈角逐,导致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发展前景愈发黯淡。然而,拼多多平台却为众多商家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拼多多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模式。借助强大的数据分析与算法能力,平台能够精准收集并整合消费者分散的个性化需求,形成规模化需求池,反馈给商家与工厂,指导其进行新品研发与生产,有效规避了同质化竞争。
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为例,这里商品种类繁多,但同质化问题极为突出。义乌国际商贸城拥有7.5万个商铺,销售单品超过210万种,产业带产品相似度超90%,价格战激烈。一位义乌商家无奈表示:“若找不到差异化的新品方向,即便投入精力研发,也极易被模仿,最终仍陷入价格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拼多多团队升级商家系统,在后台为商家精准筛选具备爆款潜力的产品,并提供资源支持,大幅降低试错成本,提升新品研发成功率。在义乌经营小商品多年的余永远便是受益者之一。此前,他销售的塑料刷、剃毛器等商品反响平平,直到去年3月,在拼多多推出卷发棒新品,淡季日销两千单,旺季达四五千单。这款卷发棒开模成本高,操作简便,价格亲民,精准契合了拼多多用户追求性价比的需求。如今,他年销40万根卷发棒,正申请拼多多黑标打造品牌,计划年底扩建工厂,预计年销售额将达两亿。
同样来自浙江的金鑫东,17岁创业,从塑料制品转型中端木梳,曾创下单日6万单的佳绩。但随着模仿者增多,价格战升级,即便提升产品附加值,仍被劣质产品反超。去年9月,他重点投入拼多多,依据平台提供的消费者偏好数据,两周内推出一款五爪鹿角梳新品,迅速成为全网爆款,日销量突破三千单。
不仅产业带工厂,众多品牌商也将拼多多视为“打新”主阵地。国货美瞳品牌可啦啦于2022年在拼多多捕捉到年轻女性“日常通勤”需求,推出“小甜酒”系列新品,上线首月销售额超300万。此后,可啦啦形成“10天完成上品测款,30天打爆新品”的模式,4年销量增长30倍,稳居国货美瞳品牌头部。
隐形眼镜领军品牌海昌2021年入驻拼多多,次年与平台联合调研,发现县域市场新手用户“久戴干涩、佩戴困难”的痛点,推出“优倍润”系列。在拼多多“百亿补贴”等资源支持下,该系列以低于市面近一半的价格迅速热销,2022年销售额破千万,2023年拓展全周期产品后超4000万。海昌推出的“HappyGo”大直径美瞳、“瞳颜”日抛等系列,精准契合Z世代需求,单系列销量均破百万。
炊具、小家电领导品牌苏泊尔2021年入驻拼多多后,旗下炒锅、压力锅、煎锅等细分产品陆续成为年销千万元的爆款。苏泊尔炊具品牌业务负责人表示:“拼多多覆盖广泛用户群,只要切准客群,做好产品迭代,新品随时能成为千万级爆品。”同时,拼多多推出的“百亿减免”“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等政策,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仅推广软件服务费减免一项,每年就为苏泊尔节省数百万元。
乳业巨头蒙牛也在拼多多焕发新活力。去年10月,蒙牛计划与拼多多合作推出《哪吒2》联名款牛奶。拼多多运营人员建议选择纯牛奶,认为其消费人群基数大、宣发效果好。之后,拼多多为蒙牛设计销售方案,明确备货、补货节奏,搭配平台补贴。最终,2025年春节前两周,10万件“哪吒”联名纯牛奶在拼多多独家发售即售罄,首月销量超20万件。
拼多多能成为“打新”热土,得益于其精准的需求洞察与有力的扶持举措。除“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外,去年8月,拼多多率先推出“百亿减免”惠商政策,退返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等,一年来为中小商家节省上百亿推广费用。今年4月,拼多多进一步推出“千亿扶持”政策,通过专项团队全链路扶持,加大对国货品牌、全球品牌及新质品牌的支持力度。平台百亿补贴频道推出大额消费券,超级加倍补贴等流量引擎也向品牌产品倾斜。
如今,拼多多通过“找需求”与“帮创新”,帮助商家精准把握用户喜好,降低试错成本,提升新品成功率。这一模式吸引了众多商家前来尝试,也为电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