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随着倒计时归零,海面上空骤然亮起耀眼火光,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拖着橘色尾焰直刺苍穹。十万平方米海域上,上万名游客的欢呼声与火箭轰鸣交织,手机镜头齐刷刷对准天际线——这场发生在山东海阳海域的航天盛宴,正将中国文旅版图撕开一道崭新裂口。
10月11日,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完成壮丽升空,将三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作为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已累计完成23次航天任务:20次固体火箭海上发射、3次液体火箭静态点火、2次飞行回收试验,将130颗卫星送入太空。这片曾经默默无闻的海滨城市,如今因“追火箭”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航天文旅新地标。
发射前两日,海阳连理岛、凤凰广场等观礼点的酒店便已满房。旅游大巴穿梭如织,私家车在海岸线排起长龙。当地文创店内,近千种航天主题商品琳琅满目:从1:100火箭模型到太空主题剪纸,从“火星车”驾驶体验券到火箭拼图,甚至邮政部门推出的引力一号发射纪念首日封都被抢购一空。
清晨六点,金沙滩观礼区已是人头攒动。摄影爱好者架起长焦镜头,对准海面上的发射船;身着白色“宇航服”的人偶与游客互动合影;海阳大秧歌表演队在锣鼓声中扭起传统舞步,航天科技与民俗文化在此奇妙交融。来自青岛的游客肖楠楠举着手机记录:“昨天在航天科普馆体验了火星车驾驶,今天亲眼看见火箭升空,这种震撼是屏幕里感受不到的。”
相较于陆地发射,海上观箭的独特魅力在于360度无遮挡视野。当火箭划破海天交界线的瞬间,游客能清晰看见火焰在海面反射出的金色光路。为将这种“瞬时流量”转化为长期吸引力,海阳市推出“航天+旅游”融合模式:整合火箭总装厂房、发射船、卫星产业园等资源,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航天科普体验馆,设置太空种植、VR航天训练等20余个互动项目。
这种创新模式正催生新的消费生态。海阳街头,印有火箭图案的特产礼盒成为热门伴手礼;航天主题酒店、研学公寓陆续开业,部分房型需提前半月预订。数据显示,2023年海阳航天文旅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较三年前增长12倍。
从酒泉戈壁到文昌椰林,再到海阳碧海,中国“航天游”正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陆地发射场依托独特地貌打造沉浸式体验,海上发射则以近岸观礼创造独家记忆。当火箭尾焰照亮中国海岸线,一场关于星辰大海的文旅革命,正在改变传统旅游的想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