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升级——全面推进“AI+”行动计划,并携手行业伙伴成立“AI+”生态联盟。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移动正式将发展重心从5G+转向AI+,开启从传统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向智能时代核心枢纽转型的新篇章。
根据计划,到2028年底,中国移动将大幅增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总体投入规模较当前翻一番。公司计划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探索建设十万卡级别的智能计算集群,全国产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100EFLOPS,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会上表示,此次战略升级的核心在于构建AI生态和推动技术落地。公司将在数智设施升级方面强化AI+能力供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一体推进5G-A与6G新技术发展,完善云智一体、训推一体的算力资源体系,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同时,中国移动将持续迭代多模态“九天”通用大模型性能,建设多样化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提升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能力。
据悉,中国移动的AI践行路径是成为AI的供给者、汇聚者和运营者。公司计划开放百大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实现研发设计、网络运营、营销服务、经营管理等全场景智能应用。自智网络将实现从L3向L4级跃迁,灵犀智能体用户规模预计突破2亿,打造全场景智能服务入口。中国移动还将落地超过3000个AI+DICT项目,推动AI在新型工业化、政务、农业等10余个行业领域深度赋能,并推动AI优质能力出海。
然而,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最新财报显示,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营收出现六年来首次下滑,同比下降0.5%。面对AI行业的高强度竞争,潜在的长期高强度投资支出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构成了一定压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8%,增速较去年同期显著下滑。随着传统通信需求日趋饱和,个人通信业务增长放缓,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指出,随着5G网络大规模建设逐渐完成,相关部署红利已充分释放,而6G技术尚未到来,行业再次步入代际之间的平台期,AI被视为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的AI投资并非局限于传统的算力基建,而是通过“九天”大模型把握发展主动权。通信行业分析师表示,如果中国移动仅提供基础算力资源,如出租GPU卡,将在AI产业链中处于类似“房东”的底层位置,利润微薄且发展受制于上层应用巨头。而通过“九天”大模型,中国移动的业务模式得以从“卖资源”升级为“卖能力”,极大提升了其在AI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杨杰在会上提出了“碳硅共生”的理念,强调“九天”大模型及其衍生的智能体是实现硅基智能与碳基生命深度协同的核心载体,也是中国移动从“通信服务商”向“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战略转型的核心引擎。他表示,以安全可信为特色的九天大模型将跃升国际一流阵营,提供泛在普惠的“模型即服务”,并强化15个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的供给能力。
目前,中国移动已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行业生态链,称为1+3+N舰队矩阵。其中,“1”为核心“航母基座”,依托云计算、5G网络、大数据等基础设施;“3”为三大专业攻坚编队,包括由6家投资企业组成的算力攻坚舰队、由4家战略合作企业构成的模型中枢舰队,以及由11家投资企业构成的场景赋能舰队;“N”则象征着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无限可能。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移动整体资本开支计划为1512亿元,其中算力投资计划为373亿元,占总支出的25%。近两年来,公司在AI领域的直接投资规模超过120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超10倍。然而,相较于今年上半年5437.69亿元的营收,AI业务数十亿元的收入规模仍显薄弱。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货币资金为1903亿元,同比增长10.05%,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838.3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13.77亿元大幅下滑36.2%。公司解释称,这主要由于为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快了付款进度。同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1342亿元,同比增长57.0%,显示出公司在现金流管理方面承受一定压力。
项立刚分析认为,随着5G建设红利释放完毕,行业进入代际空窗期,运营商可通过AI放大网络基础设施价值,但需警惕短期回报压力。他强调,技术积累终将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何在AI革命的激进性与国资管理的稳健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考验运营商经营者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