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再度因AI领域的重大合作掀起波澜。近日,AI行业领军者OpenAI与半导体巨头博通联合宣布,双方将携手开发规模达10吉瓦的定制化AI芯片及网络系统机架。消息公布后,博通股价在当日交易中大幅攀升近10%,市值单日增长超过1500亿美元。
此次合作并非毫无预兆。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曾在上月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公司预计2026财年人工智能业务收入将因"重要新客户"的加入而显著提升。尽管博通9月曾披露获得一份价值100亿美元的匿名客户芯片订单,但半导体解决方案集团总裁查理·卡瓦斯明确表示,该订单与OpenAI无关。
根据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OpenAI将主导芯片架构与系统设计,博通则负责具体开发及部署工作。项目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部署,至2029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OpenAI总裁布洛克曼指出,通过自主研发芯片,公司能够将前沿模型开发经验直接融入硬件设计,从而推动智能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这已是OpenAI近期第三笔重大芯片采购。上月英伟达宣布向其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用于构建至少10吉瓦的算力基础设施;上周AMD又与OpenAI签署协议,将提供至少6吉瓦的尖端算力设备。加上此次与博通的合作,三笔交易涉及的芯片总耗电量相当于26座常规核电站的供电规模。
在最新一期OpenAI播客节目中,CEO奥尔特曼透露,公司与博通的合作已持续18个月,双方从晶体管层级开始重构技术架构,覆盖了从底层硬件到用户交互的全流程优化。他强调:"通过垂直整合技术栈,我们实现了效率的指数级提升,这将带来更强的模型性能、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低的运营成本。"
陈福阳在节目中进一步阐释战略考量:"只有掌握芯片自主权,才能真正主导技术发展方向。"这一举措使OpenAI跻身Alphabet、亚马逊之列,成为又一家通过自研芯片应对算力需求激增的科技企业。同时,引入博通的网络技术也有助于降低对英伟达专有技术的依赖。
面对市场关于AI投资泡沫的质疑,布洛克曼直言当前算力规模远未满足需求。他表示,10吉瓦的算力仅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目标的"起步量",与最终愿景相比不过"沧海一粟"。另有消息称,奥尔特曼近期向员工透露,公司计划到2033年将算力规模扩展至250吉瓦。按当前英伟达芯片价格估算,这项计划需投入约10万亿美元,不过博通的定制方案预计将更具成本优势。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奥尔特曼承认需要创新融资模式,但未透露具体方案细节。这场算力军备竞赛正推动AI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其规模与野心已远超传统科技投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