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代周刊》发布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传音面向海外市场推出的笔记本电脑TECNO Megabook S14成功入选。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业界关注。在过去25年里,《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榜单一直被视为全球科创领域的风向标,素有“科技创新界奥斯卡”之称。然而,对于传音而言,这不仅是产品设计的荣誉,更是对其深耕实用型AI技术、助力新兴市场数字化战略的肯定。

上榜背后的战略布局:传音打造“实用型”AI技术矩阵
据悉,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的TECNO Megabook S14,出自传音旗下以AI为驱动的全球创新科技品牌TECNO。产品以仅899克的整机重量,成为全球最轻的14英寸OLED笔记本电脑,兼具出众便携性与高性能表现。其硬件配置灵活,用户可在高通骁龙®X Elite与英特尔®酷睿™ Ultra 9两种高性能处理器版本中自由选择。
在AI能力上,TECNO Megabook S14实现重要突破:它率先在Windows终端完成自研大语言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即使在离线状态下,仍可流畅运行AI会议助手、AI生成PPT等一系列智能功能,真正实现“全时AI”。这一创新不仅为其赢得市场关注,也使其在2025年9月荣获IFA“高效办公与创意娱乐笔电金奖”。本次TECNO Megabook S14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是对传音硬件产品力的认可,折射出传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淀。

近年来,作为新兴市场领先的手机厂商,传音将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到战略高度,不仅加快布局AI技术,积极探索大模型和互联互通技术、影像 AIGC 技术、小语种AI语音技术等;更通过多元化的合作路径,打造一个覆盖多种场景的“实用型”AI技术矩阵。
这一矩阵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解决新兴市场用户面临的实际问题,让AI技术真正惠及每一个用户。
“双轮驱动”AI布局,传音为新兴市场搭建数字桥梁
在“实用型”AI的探索道路上,传音一方面携手学术界深耕底层技术,另一方面联合产业伙伴推动技术落地,共同构建面向新兴市场的AI能力。
在学术合作方面,传音聚焦于攻克低资源语言地区的AI语音技术瓶颈。面对非洲、南亚等地区语种复杂、语言资源匮乏、口音与文化习惯多元等现实挑战,传音与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展开深度合作,推进小语种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双方通过知识图谱构建与推理技术,开发了“跨语言多模态知识增强的对话助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有效解决了“语言不通”“信息不足”“自主性不够”等行业难题,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专为非洲市场定制的手机智能助手,以及首家支持海外离线的对话系统。据悉,该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全面集成于TECNO智能助手Ella中,为新兴市场用户提供小语种翻译、问答、设备操作、任务执行与文本生成等全场景智能化服务,并在TECNO手机、笔记本电脑、AI眼镜等生态产品上落地,形成了本地化的AI内容服务生态。
在产业协作维度,传音积极与联发科、谷歌云等前沿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整合先进算力与大模型能力,推动AI技术的终端部署与应用创新。
2024年9月,传音与联发科在深圳共同揭牌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结合传音在新兴市场的场景积累与联发科的芯片算力优势,共同探索端侧AI的突破方向。而传音与谷歌的合作也由来已久,今年8月,传音TEX AI总经理史团委在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进一步透露,公司已全方位接入Gemini系列模型,实现从文本对话到实时音视频交互的全模态覆盖,使AI能力深度融入智能终端。
这些实用型AI技术的深入布局正切实惠及新兴市场用户,尤其在教育与语言服务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在非洲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传音手机搭载的图文问答功能基于Google Cloud多模态能力打造,并可深度适配本地教育场景。用户通过拍摄题目即可获得详尽的解题步骤与思路分析,该功能已成为千万家庭的“AI私教”。同时,支持小语种的智能语音助手Ella,在网络不稳定地区、甚至是设备处于离线状态,低资源语言用户也能跨越信息鸿沟,享受数字便利。
传音始终坚信,AI技术应跨越地域与语言的边界,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公司不仅持续推进技术普惠,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从产品创新到教育赋能,在AI技术席卷全球的当下,传音正通过实用型AI技术,为新兴市场筑起一座连接数字未来与现实需求的桥梁。这座桥梁所承载的不仅是智能终端的便捷,更是无数个体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