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计算机领域的目光。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研究部部长郑晓龙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大模型推理加速与演进:网络如何破局?》的演讲,首次提出“网络+”破局模型,为十万卡智算集群的通信瓶颈问题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郑晓龙指出,随着单卡算力提升速度逐渐放缓,通过跨层协同网络、计算与存储资源,成为突破集群效率瓶颈的关键路径。他强调,唯有系统性优化才能推动智算集群迈向全新量级。为此,华为推出的“网络+”破局模型,从架构设计、协议优化到调度策略,构建了下一代智算基础设施的完整技术框架。
针对大模型架构向稀疏化大EP部署演进带来的通信挑战,华为研发了网络级负载均衡技术。随着DeepSeek等模型推动大EP部署成为主流,通信模式呈现高度动态化特征,随机性与非对称性显著增强。该技术通过智能分配流量,将通信性能提升超20%,同时大幅降低P99延迟完成时间,有效应对了新型部署模式下的通信压力。
随着大模型应用从Chat LLM向Agentic AI转型,系统对token生成速度的要求从50ms压缩至10ms以内。当前部署实践中,推理阶段以小消息通信为主导致控制面时延占比过高,而单纯卸载控制面又会消耗计算资源。华为推出的CloudMatrix384超节点及配套超节点网络,通过“超节点”架构设计,为满足极致的TPOT(每token处理时间)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
面对多模态LMM(大语言多模态模型)引发的流量混战,华为创新性地提出网络调度优化方案。郑晓龙形象地比喻:“网络+不是简单的带宽叠加,而是让网络成为AI集群的‘第七代算力’。”该方案通过精准调度,在复杂流量环境中实现推理性能显著提升,展现了网络优化在智算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演讲最后,郑晓龙呼吁产业界共同参与标准建设。他表示,华为愿与合作伙伴、行业组织携手,共同定义大模型时代下一代智算网络接口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发展。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响应,为构建开放共赢的智算生态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