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罗根最新一期播客节目中,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畅谈了他对未来智能手机的独特构想。按照他的设想,未来的手机将不再局限于传统形态,而是成为AI推理的边缘计算节点,同时具备通信能力。设备端与云端AI将实现深度协同,用户所需的所有视频内容均可由AI实时生成,无需依赖预先存储或下载。设备本身将剥离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束缚,仅专注于画面显示与音频播放,同时尽可能集成更多AI功能。
据外媒Wccftech分析,马斯克的愿景包含多个突破性设想。首先,AI智能体将具备实时交互能力,其交流效率堪比人类通话。用户看到的所有数字内容,包括虚拟会议中的数字化身,均由AI动态生成。设备将彻底摒弃应用商店和操作系统,转而通过AI智能体在1-2秒内按需创建工具。这种转变意味着设备将退化为视觉与听觉的输出终端,同时成为AI功能的承载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路径与"柏拉图洞穴寓言"形成有趣呼应——人类可能逐渐将AI合成的感知视为现实,在虚拟世界中通过数字化身互动,并消费AI创作的音乐与内容。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技术范式可能推动设备形态的彻底革新。有分析指出,随着神经接口技术的突破,未来设备可能实现微型化并直接植入大脑。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link,似乎正在为这种可能性铺路。若该设想成真,人类或将进入"AGI感知依赖"时代,生理感知与数字感知的界限将彻底模糊。
无独有偶,OpenAI与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尼·艾夫正在合作的神秘设备,与马斯克的构想呈现惊人相似。这款被外界称为"苹果杀手"的产品,将采用无屏幕设计,尺寸仅口袋大小。设备虽不配备显示屏,但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等传感器实现环境感知,并能本地运行OpenAI定制的AI模型。对于复杂计算任务,设备可借助云端算力支持,同时保持与其他设备的通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明确规避了可穿戴设备的形态,暗示可能采用全新的交互范式。这种技术路径选择,似乎印证了行业对后智能手机时代的某种共识——当AI成为核心服务提供者,传统设备形态的颠覆已成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