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存力时代浪潮下,Gartner大考中华为AI存储何以领跑全球?

   时间:2025-11-05 03:14:3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参数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从2020年发布的GPT-3到2025年问世的GPT-5,模型参数从1750亿Tokens激增至114万亿Tokens,数据类型也从单一文本扩展至图像、音频、代码等多模态融合。这种技术跃迁不仅对算力网络提出挑战,更使数据存储基础设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推动存储产业进入"存力决定AI效能"的新阶段。

全球企业正在积极寻找适配AI战略的存储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5年企业存储平台关键能力报告》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该报告首次将"AI应用集成能力"纳入核心评估指标,并将人工智能场景作为独立用例进行深度分析。在这场存储行业的"AI大考"中,华为凭借全面的技术布局和产品创新,在AI应用场景综合评分中位居榜首。

Gartner的评估体系具有独特价值。这家每年处理超400万次客户咨询的机构,通过厂商实测、用户调研、专利分析和第三方压力测试构建评估模型。其团队由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行业顾问组成,形成"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合规风险"的三维评价体系。某跨国银行应用其《AI数据就绪路线图》后,将大模型训练数据准备周期从12个月压缩至6个月,充分验证了评估体系的实践价值。

AI技术变革对存储基础设施提出全新要求。在千卡集群训练场景中,系统每2小时产生1TB检查点文件,对存储性能形成持续压力。数据多样性方面,大模型需要处理文本、图像、音频等异构数据,完成训练、推理、归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海量文件的高并发读写成为新的技术挑战。这些需求推动存储产品向"AI原生"方向演进。

Gartner报告显示,存储产品的AI原生能力成为关键竞争点。具体评估维度包括数据向量化支持、计算单元直连存储技术、第三方AI应用集成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存储系统,才能满足生成式AI在训练效率、推理速度和数据处理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报告预测,到2028年AI存储市场占比将显著提升,这促使行业将AI作为独立场景进行重点布局。

华为在AI存储领域的领先地位源于前瞻性战略布局。其OceanStor A系列高性能存储专为AI场景设计,采用数控分离架构实现XPU直连存储,性能达到传统存储的10倍,提供百TB级带宽和千万级IOPS。在MLPerf Storage v2.0基准测试中,该系列以每框698GiB/s、每U 108GiB/s的性能刷新世界纪录。其Scale-out&Scale-up双向扩展架构支持单集群EB级容量,内置亿级向量知识库使QPS性能领先业界3倍。

技术创新方面,华为推出的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技术通过多级缓存方案优化AI推理。该技术对接昇腾NPU、英伟达GPU等计算单元,将大模型历史结果、语料库以KV Cache形式缓存,使首Token时延降低90%,单卡推理吞吐量提升60%。在智能客服场景中,系统将长文本知识库预热至缓存池,使单通话分析时间从120秒缩短至10秒,每日处理客服记录量提升125倍。

面向会议纪要等长文档处理场景,华为的KV Cache稀疏去噪技术将80K上下文压缩至16K加载,在保持关键信息完整性的同时突破模型窗口限制。其最新发布的AI SSD固态硬盘在性能、容量和可靠性上实现突破,可与HBM、DRAM构建分级存储体系,替代传统HDD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难题。这些技术创新形成从硬件介质到系统架构的完整解决方案。

华为的技术积累源于对AI发展路径的深刻理解。公司很早就预见到存储将成为AI变革的关键环节,在性能优化、扩展能力、数据范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其产品体系覆盖金融大模型、区域智算中心、自动驾驶平台等核心场景,通过持续解决训练效率、推理体验和综合成本等实际问题,构建起技术、产品和用户价值的立体优势。

随着AI存力时代的加速到来,存储产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Gartner报告指出,未来将有更多厂商参与AI存储竞争,市场格局将持续演变。华为通过前瞻性技术布局和场景化解决方案,不仅在当下取得领先地位,更为行业树立了存储与AI深度融合的发展范式。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模式,将持续推动AI存储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普及。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