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伟达H100进入太空后 谷歌宣布2027年发射搭载TPU的原型卫星构建太空AI数据中心

   时间:2025-11-06 03:28:2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谷歌近日宣布启动一项名为“捕光者计划”的太空AI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通过部署卫星网络构建太空数据中心,以应对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该项目计划利用太空近乎无限的太阳能资源,为AI计算提供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据介绍,谷歌将开发搭载定制化TPU芯片的卫星群,这些卫星通过高效太阳能板实现近乎不间断的能源供应。公司CEO Sundar Pichai强调,太阳每日释放的能量是人类当前电力生产总量的100万亿倍,太空环境为突破地面能源限制提供了理想条件。在特定轨道上,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可达地球表面的八倍,且无需依赖重型储能设备。

当前AI技术发展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模型复杂度提升导致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另一方面,传统数据中心的高能耗模式既推高运营成本,又加剧碳排放问题。地面电网已难以承受持续扩张的AI算力需求,这促使科技企业探索替代性解决方案。

谷歌提出的太空数据中心方案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首阶段合作方为卫星成像企业Planet,双方计划于2027年初发射两颗实验卫星。这些卫星将承担三项核心测试任务:验证TPU芯片在极端太空环境中的稳定性、评估机器学习模型在微重力条件下的运行效能,以及测试光学星间链路在分布式计算中的数据传输能力。

该项目的技术突破点在于将计算资源与能源供应进行空间解耦。通过在近地轨道部署计算节点,既能利用太空稳定的能源环境,又可通过星间链路构建分布式计算网络。这种架构理论上可实现算力规模的弹性扩展,同时避免地面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土地、散热和能源供应等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已于近日完成首次太空GPU部署实验,其H100芯片已搭载卫星进入轨道。两大科技巨头的太空竞赛标志着AI发展进入新阶段,计算基础设施正从地面向太空延伸。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太空计算若实现商业化应用,或将重新定义全球AI产业的能源结构与算力分布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