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从“秀Demo”到“拼交付” 产业化之路迈出关键步

   时间:2025-11-06 07:32:1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校园,一场围绕“交付”的产业竞赛正悄然拉开帷幕。2025年下半年,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8家企业相继宣布斩获千台级订单,总金额突破亿元门槛。这股“签单潮”背后,是制造业对招工难、人力成本攀升的焦虑,以及教育行业对新型教学工具的探索。

制造业成为订单释放的主力军。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的合作中,近千台G2机器人被部署至PC和平板产线,替代三班倒、重复劳动岗位。据测算,长三角地区一个一线工人的年综合成本约15万元,而机器人双班运行两年即可回本。“弹性部署”是人形机器人击败传统机械臂的关键——更新任务指令即可换岗,无需重构产线。

这种灵活性正推动制造业重构生产流程。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在学术会议上透露,公司已接下头部客户百余台整机订单,并与多家机器人企业深化合作。但一线工程师的反馈揭示了现实落差:部分企业虽宣布大额采购,但一线员工对“为何买”“如何用”仍缺乏认知,部分订单甚至来自股东关联方,交付计划模糊。

教育市场则走出差异化路径。某机器人经销商介绍,采购普遍采用“POC模式”:先部署1-3台用于教学展示,再根据反馈决定是否扩量。地方教委通过“以赛促教”批量引入机器人,推动订单在一线城市释放。与此同时,展演公司成为小额订单的重要买家——某企业购入50余台机器人完成百余场演出,单台日租价较年初下降三成,折射出市场热度回调。

交付能力成为产业分水岭。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透露,团队曾在质检中发现脚踝关节漏装销子,迫使产线调整流程。随着订单量攀升,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出现产能紧张,企业被迫推进多源备货。目前,其北京工厂月交付能力超200台,常州工厂一期将于12月达产300台/月,第三座500台/月产能的工厂也在筹备中。

资本市场的评估逻辑随之转变。投资人李意培指出,2026年融资窗口将收紧,头部团队已完成天使轮与A轮融资,下一阶段比拼的是产品落地与稳定交付能力。“千台级订单”虽能拉高估值,但真实回款与持续复购才是关键。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坦言,行业正从“流量红利期”回归基本盘,仅靠Demo视频融资的模式已失效。

价格战悄然打响。松延动力推出9998元的“小布米”,首批500台两天内售罄。姜哲源强调,这不是内卷,而是探索新场景的可能性。加速进化则发布2.99万元的入门产品BoosterK1,定位具身开发平台,当天签下千台级经销订单。星尘智能选择差异化路径,将旗舰机S1系列比作“S级豪华车”,同时研发更具成本优势的子系列,覆盖中长尾客户需求。

出海成为新的增长极。智元机器人正构建全球经销体系,预计2026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30%。姜哲源判断,随着宇树科技推进IPO,行业关注度将再次拉高,交付节奏也将明显加快。在这场从“拼Demo”到“拼交付”的竞赛中,谁能跑通产品、场景与交付的闭环,谁就能在产业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