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线下门店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技术体验活动——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开放体验。这一举措迅速引发汽车行业与消费者的双重关注,标志着小米在智能驾驶赛道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实际道路测试,小米展示了其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首次向公众开放YU7未上市车型的体验,凸显其技术迭代速度。

此次体验的核心是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的升级版本。该系统基于千万级真实路况数据训练,相比此前300万数据量的版本,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纵向加减速控制更趋平稳,乘坐舒适度提升57%;复杂路段绕行成功率提高67%;路口通过效率提升23%。这些改进使车辆在拥堵、狭窄道路等场景下的表现更接近人类驾驶习惯。值得关注的是,未上市的YU7车型因搭载更高算力芯片,预计体验优于现款SU7;而SU7低配版因未配备激光雷达,算力为84TOPS,功能体验存在细微差异。小米在公告中特别强调,当前辅助驾驶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从技术层面看,小米的端到端方案依托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海量驾驶数据训练出复杂路况的决策能力。2025年7月,小米已向SU7 Pro、Max、Ultra车型推送该系统升级,重点优化高速场景下的领航辅助功能,提升稳定性和舒适性。为确保技术安全落地,小米采取多重保障措施:要求内测用户签署安全承诺书,在门店设置模拟极端场景的体验区,帮助用户理解技术边界。这种谨慎态度折射出行业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高度共识——技术推广必须与风险管控同步推进。
对市场而言,此次体验活动是小米汽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布局。随着智能驾驶需求持续增长,辅助驾驶功能正从高端配置向行业标配演进。但技术成熟度、法规完善度、伦理争议等问题仍待解决。例如,如何界定驾驶员与系统的责任边界?如何确保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可靠性?这些挑战需要车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应对。小米通过实际道路测试积累数据,未来或通过OTA升级向全体用户推送优化后的功能,其智能座舱与驾驶系统的整合效果值得持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