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代工部门在先进封装散热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研发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散热器组装方案,可显著降低大型芯片的制造成本并提升散热效率。这项技术通过分解式设计解决了传统散热器在超大尺寸芯片应用中的工艺瓶颈,为高性能计算设备的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根据团队发表的学术论文,新型散热方案将原本一体化的散热器拆分为多个标准化组件,包括基础散热平板、结构加固件以及优化粘合层。这种模块化设计允许各部件通过常规冲压工艺独立生产,彻底摆脱了对精密CNC加工的依赖。实验数据显示,该技术可使封装翘曲度降低30%,热界面材料的气泡率减少25%,同时将芯片表面平整度提升7%。
传统散热方案在应对7000平方毫米以上芯片时面临双重挑战:冲压工艺无法成型复杂阶梯结构,而CNC加工虽能实现但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英特尔的新方法通过组合不同功能组件,既保证了散热通道的完整性,又利用加固件构建出适配多芯片架构的定制化腔体。这种设计特别适用于多层堆叠的3D封装结构,能有效管理多芯片协同工作时的热量分布。
技术细节显示,优化后的粘合剂层不仅增强了部件间的热传导效率,还通过改进材料配方降低了界面阻抗。加固件采用轻量化金属材质,在提供结构支撑的同时不会显著增加整体重量。测试表明,采用新方案的散热模块在持续高负载运行下,核心温度比传统方案低5-8摄氏度,且温度波动范围缩小40%。
该技术的突破性在于实现了成本与性能的平衡。常规冲压工艺的引入使单个散热模块的生产成本降低60%,生产周期从数周缩短至数天。这对于需要快速迭代的AI加速器、数据中心处理器等高端芯片具有重要意义。英特尔工程师透露,目前正在测试将该技术扩展至液冷系统和高导热复合材料领域,以应对未来更高功率密度的散热需求。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项技术可能重塑高端芯片封装的市场格局。随着摩尔定律趋缓,通过先进封装提升芯片性能成为主要方向,而散热问题始终是制约封装尺寸扩大的关键因素。英特尔的模块化散热方案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其开放的组件标准还可能催生新的供应链生态,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向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