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旗下人工智能应用“通义”近日完成重大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千问”,同时将Android版本从3.x直接跃升至5.0。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产品功能的显著迭代,更被视为阿里在AI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转折点,显示出其从企业服务向消费级市场全面发力的决心。
作为阿里自研大模型体系Qwen的核心应用入口,“千问”被定义为“真正会思考的AI助手”。其功能覆盖专业问答、长文本解析、智能写作及多模态交互等场景,尤其在图片识别、视觉推理和实景交互能力上实现突破。例如,用户可通过拍照识别物体、表格或文档,并基于推理引擎直接获取答案或生成总结报告,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交互模式显著提升了实用效率。
此次升级同步强化了三大核心能力:智能问答支持结构化输出,针对学习、职场及专业领域优化回答逻辑;智能写作模块可自动生成新闻稿、邮件、营销文案等多样化内容,并支持语气与格式的智能调整;视觉识别系统则突破单一物体识别,实现复杂场景下的综合信息提取。这些功能升级直指用户日常高频需求,试图在通用型AI助手赛道建立差异化优势。
更名背后,是阿里从B端技术供应商向C端生态竞争者的战略转型。此前,其大模型主要服务于企业级客户,而随着AI Agent(智能体)技术成熟,通用型助手成为行业焦点。阿里计划将“千问”与淘宝、钉钉等核心产品深度联动,构建覆盖购物、办公、社交等场景的智能服务网络,试图在用户规模与生态入口层面建立壁垒。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阿里虽在模型研发与B端服务领域积累深厚,但在消费级应用分发环节尚未形成强势入口。“千问”的推出,标志着其正式加入OpenAI、meta及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的竞争行列,将战场从“模型参数竞赛”转向“用户体验与生态整合”的新维度。
当前,AI助手市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用户接受度、产品迭代速度及生态协同能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阿里能否凭借“千问”在消费级市场撕开缺口,仍需时间检验,但此次品牌升级无疑释放出明确信号:AI终端入口的争夺战,已迎来新的重量级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