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三季报亮眼:汽车引擎轰鸣,却也面临多事之秋的挑战

   时间:2025-11-19 03:33:4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米集团近日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在多重挑战下依然实现了显著增长。财报数据显示,当季小米集团营收达到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为11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9%。从年初至三季度末,集团总营收累计达到34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净利润则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73.5%。

在各项业务中,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三季度该板块营收达29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99.2%,占总营收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0.5%提升至25.6%。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盈利金额为7亿元。其中,汽车业务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达到283亿元,交付量突破10万辆,标志着小米汽车从规模扩张阶段正式进入盈利阶段。

尽管与营收达841.1亿元、占总营收74.4%的“手机×AIoT”业务相比,汽车业务的收入规模仍显较小,但其增长势头强劲。根据IDC数据,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下降0.5%,延续了二季度的下降趋势。受智能手机和家电等市场增长见顶的影响,小米的基本盘业务当季仅实现1.6%的微增长。相比之下,汽车业务首次单季盈利且营收增长近200%,显示出更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推动集团前进的新引擎。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6万辆,且近期交付量持续攀升。9月和10月,小米汽车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小米汽车预计将在本周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高盛研究报告指出,小米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以及因规模和深度参与电动汽车供应链而形成的成本优势,将提升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然而,在财报表现亮眼的同时,小米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近期,产品诉讼、安全争议和公关调整等消息接连不断,给处于快速增长轨道的小米带来不小压力。例如,小米SU7 Ultra“挖孔机盖”虚假宣传诉讼被曝延期,这场持续半年的维权纠纷再次引发全网热议。产品安全问题也引发广泛讨论。10月,成都发生年内第二起小米SU7事故,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被部分人断章取义,质疑小米汽车“重颜值而轻安全”,相关质疑声仍在持续发酵。

为应对舆论争议,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于11月16日在几小时内连续发布3条微博,回怼抹黑言论并澄清安全争议。几乎在同一时间,市场上传出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将转岗、不再负责公关事务的消息。这位任职十年的核心高管动向,引发外界对小米舆情应对体系的关注。记者曾就相关问题通过多渠道联系小米集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随着汽车业务成为集团核心增长引擎,其作为高敏感消费品的特性也日益凸显。任何产品宣传与实际体验的落差都可能引发舆论风暴。除产品本身外,如何让公关体系适应跨行业舆情应对,成为小米必须面对的课题。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此前分析称,科技领域头部厂商近年来纷纷拓展新业务领域,单点技术储备和生态层面的用户洞察能力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汽车业务的强劲增长为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业务扩张也意味着竞争对手增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对于这家正从消费电子巨头向全生态企业转型的公司而言,如何在保持增长动力的同时完善自身短板,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前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