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零跑“全域自研”引领新能源突围:规模效应下的盈利与市场双赢

   时间:2025-11-20 04:27:3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困境的背景下,零跑汽车凭借稳健的财务表现引发市场关注。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攀升至14.5%,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规模与盈利的平衡。截至三季度末,零跑在手资金达339.2亿元,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充足弹药。这一成绩单不仅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更获得招银国际、国金证券、华兴证券等多家机构“买入”评级,其中华兴证券首次覆盖即给出71.80港元的目标价。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用“杰尼亚与优衣库”的比喻阐释了公司的商业模式选择:“高端品牌毛利高但运营成本高、销量有限,我们选择做大众化产品,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盈利。”这种策略在财报中已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刚跨越盈亏平衡点,三季度便实现1.5亿元净利润。朱江明透露,随着销量增长,研发成本增速将低于毛利增速,未来盈利能力值得期待。规模化与全域自研的结合,为零跑构建起显著的成本优势。以D19为例,公司通过技术实力赢得供应商战略合作,在保证顶级配置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渠道扩张与海外市场开拓成为零跑规模效应的两大引擎。公司计划年底前销售门店突破1000家,重点覆盖四五线城市。海外市场方面,2025年1-9月累计出口37772辆,第三季度以17397辆的出口量领跑新势力出海赛道。9月,零跑在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细分市场跻身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三,B10车型更是在慕尼黑车展亮相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10月欧洲订单超1000辆,11月海外订单预计突破15000辆。公司明确2026年海外销量目标为10万-15万辆,马来西亚和欧洲本地化项目将先后落地,分别导入C10和B系列车型。

全域自研战略是零跑成本控制的另一核心。朱江明透露,公司历史交付车辆的电驱系统不良率低至个位数,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5.4%,增幅显著高于营收增长。技术创新转化为成本优势的案例比比皆是:与采埃孚联合开发的电驱发电机一体化系统,通过功能整合实现数十公斤减重,单系统成本降低数千元;双矢量电驱技术用一个控制器控制两个电驱,B系列电驱定转子共享设计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在底盘控制等传统领域,零跑选择与博世、采埃孚等顶级供应商合作;而在空调压缩机、座椅等核心部件领域,则坚持自研量产——今年成功实现这两大部件的自研,其中压缩机不良率远低于原供应商,座椅月产量已达2-3万台规模。

技术普惠理念贯穿零跑全产品线。即将上市的D系列虽定位高端,但朱江明强调“产品豪华但价格不豪华”,D19毛利率预计维持在15%-20%。与此同时,B系列、C系列持续热销,新推出的D系列重塑30万级SUV价值标准,即将发布的A系列更将激光雷达、长续航等配置首次带入10万以内市场。2026年将是零跑的产品大年,除已发布的B系列、Lafa5、C系列外,还将推出D系列2-3款产品和A系列2款产品,完善的产品矩阵为零跑冲击百万销量目标奠定基础。

销量数据印证了零跑的市场竞争力。今年10月,公司月销首破7万台达70289台,同比增长84.11%,连续8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9月25日,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仅用不到一年,刷新行业规模化发展速度。全球化布局方面,零跑国际已在约30个国际市场建立超700家销售服务网点,其中欧洲超650家,亚太超50家,南美超30家。巴西市场已开设30家门店,11月4日正式发布C10与B10两款车型,11月21日将亮相圣保罗车展,正式进军南美市场。2026年,马来西亚和欧洲本地化项目将先后落地,分别导入C10和B系列车型。

“汽车行业是长期马拉松,谁能跑到终点尚未可知。”朱江明的危机意识驱动零跑选择稳健发展路径。通过全域自研实现技术领先,借助创新优化成本结构,依托规模效应降低单车成本,最终以“好而不贵”的产品赢得市场——这条被零跑验证的商业逻辑,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可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范本。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零跑的实践正为“中国智造”写下独特注脚。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