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新发现:高氮氧比星系为宇宙初代恒星提供确凿证据

   时间:2025-11-27 22:47:4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天文学家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取得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早期宇宙的星系GS 3073中,检测到异常高的氮氧比,这一发现为寻找宇宙第一代恒星——第三星族星提供了迄今为止最确凿的化学证据。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认知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三星族星诞生于大爆炸后由氢、氦等原始气体构成的巨大星云中,其质量可达太阳的数百甚至数千倍。这些恒星虽然燃烧剧烈、光芒耀眼,但寿命极为短暂,最终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终结生命,并将内部合成的重元素抛洒到周围空间。尽管这些恒星早已消亡,但它们留下的独特化学印记却能长久保存在宿主星系中,成为研究宇宙早期历史的关键线索。

长期以来,所有星系演化模型都基于一个基本假设:恒星质量无法超过太阳的120倍左右。尽管理论上曾探讨过更大质量恒星的可能性,但此前从未有过实际观测证据。然而,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团队利用JWST观测GS 3073后,在其化学信号中发现了异常高含量的氮元素,这一发现为超大质量恒星的存在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团队指出,虽然其他遥远星系也曾观测到高氮含量,但GS 3073的氮含量之高,已无法用已知的恒星类型或宇宙事件来解释。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由弗吉尼亚大学领导的团队利用先进的恒星演化模型进行了模拟,追踪了质量为太阳1000至10000倍的超大质量第三星族星从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并分析了其在不同核燃烧阶段的元素产出。

模型结果显示,只有在此质量范围内的第三星族星,才能在其短暂的生命周期内快速产生并释放出超量的氮,同时保持其他元素的丰度相对稳定。质量低于此范围的恒星无法产生足够高的氮氧比,而质量更高的恒星其氧氢比又过低。这一发现为解释GS 3073的化学成分划定了精确的恒星质量区间。

这项研究首次在红移z=5.55的水平上,通过化学丰度确凿地证实了第三星族星对其宿主星系的影响。GS 3073中独特的氮元素富集特征,成为了证明超大质量第三星族星曾经存在的“化学指纹”。研究团队认为,宇宙中可能还存在氮过量程度更高的星系,未来的JWST观测有望发现它们。

近期,另一项针对LAP1-B星系的研究也从形成环境和质量分布的角度为第三星族星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两项独立研究共同为利用JWST探索宇宙黎明、寻找第一代恒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告着这些神秘的宇宙先驱已不再遥不可及。

然而,这一结论也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剑桥大学的专家提出,第三星族恒星理论上应形成于几乎没有重元素的“原始环境”中,而GS 3073在化学上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星系,两者环境似乎不符。对此,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的学者反驳称,早期宇宙的观测本就充满了各种奇特现象,因此不能因为超大质量恒星“太奇怪”就否定其存在的可能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