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6日消息,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举办的2024醇氢电动汽车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强调,尽管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为主体,但这并不排斥多元化的动力发展路径。他指出,节能技术的发展同样关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汽车的角色。
付于武的这番言论针对的是当前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较低,但碳排放量占比较高的现状。据统计,今年1至8月,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5.6%,而商用车仅为15%。尽管商用车保有量占汽车整体保有量的比例不高,但其碳排放量的占比却超过了55%。
造成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殊性导致的电动化进展缓慢。相较于乘用车,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在续航里程、可靠性、经济性以及场景适应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动力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存在诸多限制。
付于武表示,过去在制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时,商用车被忽视,这是一个严重的不足。他透露,在新版路线图中,将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并认为节能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在商用车领域,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仍存在局限性,多种技术路线共存是符合国情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同时,他也指出,内燃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不能被完全替代。
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也面临挑战。在众多技术路线中,尚未有哪种路线能够脱颖而出,展现出明显的市场优势。同时,新能源商用车的使用成本也并未显著降低,这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
针对这一现状,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更广泛的交通场景中,包括商用车、船舶以及航天、低空风行等领域,并不适合单一的新能源技术路线。相反,甲醇、氢气、氨气等多种燃料在制、输、储、用全链条上的应用落地具有较大优势。
付于武还从经济性的角度强调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他表示,过去在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时存在浪费现象,例如将仍具使用价值的天然气发动机替换掉。他认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和经济性考虑。
面对商用车领域新能源渗透率低、碳排放量高的现状,多元化的动力发展路径以及节能技术的重视成为了行业共识。未来,随着新版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和实施,有望推动商用车领域实现更加绿色、低碳的转型。
#商用车新能源# #节能技术# #多元化动力# #电动汽车百人会# #碳排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