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裁员风暴,波及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令人瞩目。保时捷中国成为此次风暴中的焦点之一,据多个消息源透露,该公司计划对正式员工裁员10%,外包员工裁员比例更是高达30%。保时捷还计划在2026年底前大幅削减门店数量,将经销商数量控制在100家以内。
保时捷的裁员计划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球有近30家车企宣布了裁员计划,预计裁员总数将超过7万人。这股裁员潮不仅席卷了车企本身,还蔓延到了汽车供应链企业,包括博世、大陆集团在内的多家零部件巨头也未能幸免,计划裁员人数超过3.6万人。
在欧洲,大众汽车集团成为裁员人数最多的企业,计划裁员上万人。此举引发了员工的大规模罢工,罢工规模创下了历史记录。与此同时,奥迪和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也相继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显示出欧洲车企在面临电动化转型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的艰难处境。
美国车企同样未能幸免于难。特斯拉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进行了一轮大规模裁员,影响了约1.9万名员工。尽管特斯拉在裁员过程中出现了“裁错人”的情况,并重新聘用了部分被裁员工,但裁员的整体趋势并未改变。通用汽车和福特等美国传统车企也纷纷采取了裁员措施,以应对市场挑战和降低成本。
在亚洲市场,日本两大汽车巨头本田和日产也加入了裁员行列。日产计划全球裁员9000人,并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本田则在中国市场关闭了部分合资工厂,并进行了人员调整。这些举措反映了日系车企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的应对策略。
汽车供应链企业同样受到了裁员潮的冲击。博世和采埃孚等零部件巨头纷纷宣布了裁员计划,以应对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这些企业的裁员计划不仅影响了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市场,新势力车企和自动驾驶创企也未能幸免于裁员潮。极越汽车、哪吒汽车等新势力车企相继传出了裁员消息,显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禾多科技、千挂科技等自动驾驶创企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裁员和业务调整成为它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总体来看,2024年的全球汽车行业裁员潮是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车企和供应链企业都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然而,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阵痛和挑战,裁员和人事调整成为了企业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