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汽车产业未来五年:颠覆性变革下的新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12-26 16:22:1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需深入思考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汽车产业趋势性结构性变革与大型汽车企业发展战略》,深度剖析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

海外主要汽车市场,如美国、欧洲和日本,已步入饱和阶段。以美国为例,其千人汽车保有量高达868辆,近五年来的年均增速不足1%。市场重心逐渐从新车购买转向流通与置换,2023年美国的二手车交易量与新购车辆之比达到了2.3:1。

中国汽车市场出口增长迅速,但内需增长放缓。今年前六个月,国内汽车销量达到1404.7万辆,同比增长6.1%,出口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量达到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对整体增量的贡献率为81%。相比之下,国内市场的销量仅为1125.5万辆,同比增长1.4%,对增量的贡献仅为19%。宏观经济形势、消费预期及需求变化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增长压力。

宏观经济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出现强劲反弹。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7%,低于去年同期及疫情前水平;5至8月,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四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经济恢复仍需时日。

消费预期疲软,消费降级趋势明显。2024年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6.2,远低于疫情前水平(120以上)。我国居民财富的70%来自房地产,2021年8月至2024年3月间,70个大中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下跌了10.7%。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下滑削弱了财富效应,作为重要消费品,汽车市场也受到了宏观消费变化的影响。

购车性质与出行方式的改变也在影响汽车拥有情况。一方面,刚需购车需求减少,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首次购车需求占比为46%,预计到2025年将降至38%左右。另一方面,网约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推动了出行方式的共享化,减少了居民对汽车所有权的依赖。

中国汽车市场已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预计至2030年,国内汽车销量将达到约2800万辆,潜在增速为1.6%左右,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3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300辆。

全球汽车市场的产品结构将发生颠覆性变化。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渗透率接近50%。中国将在这一时期进入以电动车为主的阶段,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超过70%,插混与增程车型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产业转型进入深水区,未来五年将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国家战略调整与贸易保护、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以及企业发展节奏和方式的频繁调整,都在塑造着新的产业格局。企业需高度关注战略选择和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国内汽车消费性质、消费群体及车型偏好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改善型消费将成为主导,增换购比例持续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60%。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购车主力,他们追求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将汽车视为展现个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全球汽车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引领全球汽车工业变革。预计到2030年,全球销量前十的车企中将出现多个中国车企的身影。未来五年,汽车产业将进入整合重组阶段,并购和重组事件将增多。车企需跨越规模、技术能力和速度等多重门槛,才能在整合阶段成为主导者。

企业竞争力正在快速迁移,过去单一产品的竞争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技术和投资门槛不断升高,行业呈现加速竞争的特点。外资主流车企虽在燃油车市场仍赚取高额利润,但利润在收窄。中国车企已进入盈利转换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渗透,部分企业已进入盈利期。

汽车产业价值链也在发生变化,新兴零部件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正在重新定义汽车产业链价值。这些企业具有高市值、高增长和高盈利的“三高”特征,而传统零部件企业则面临盈利困境。企业应重点关注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型零部件。

汽车产业区域布局正在向消费地和人才地转移,传统汽车产业集中的区域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围绕消费力、人才集中度和产能布局展开,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汽车的生产与组织方式也在变革,制造环节转向高科技驱动,供应链与生产方式高度协同。特斯拉等企业的创新实践,如极致效率的空间布局、大胆创新的工艺、实用性数字化应用以及共创型供应商关系,正在引领汽车生产方式的新趋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