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江湖中,一场围绕即时零售的较量正悄然升温。曾几何时,京东外卖日均1000万单的目标令人瞩目,而饿了么的应对策略则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如今,随着阿里巴巴的强势介入,这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业务范畴。
4月30日,淘宝天猫旗下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迎来重要升级,正式更名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以一级流量入口的形式呈现,首日即覆盖50个城市,随后迅速推向全国。同日,饿了么也启动了名为“饿补超百亿”的补贴计划,承诺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优惠。
按计划,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将在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即5月6日,共同发起“奶茶攻势”,发放一亿张奶茶免单卡。然而,就在活动前夕的5月5日,淘宝官方微信提前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在淘宝闪购的推动下,饿了么仅在6天内就实现了单日外卖订单量超1000万单的壮举。
这一数据背后,透露出多重信息。首先,对于传统电商平台而言,即时零售的崛起速度超乎想象,曾经看似难以逾越的壁垒正在被迅速打破。其次,即时零售已从昔日的战术博弈升级为头部电商平台的战略高地,淘宝闪购的加入无疑加剧了这一趋势。
那么,淘宝闪购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阿里巴巴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的策略。淘宝闪购不仅打通了天猫官方旗舰店与“小时达”的货盘及价格,还覆盖了超市便利、买药、服饰百货、手机数码等多个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了“电商低价+即时送达”的全新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1000万单中不仅包含了外卖订单,还涵盖了非餐饮领域的即时零售业务。饿了么作为阿里巴巴即时零售的主力军,其业务范畴早已超越传统外卖领域。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内部对于即时零售战略地位的重新认识与整合。
回顾过去,饿了么曾数次陷入“卖身”传闻,但阿里巴巴始终坚守即时零售阵地,并在AI技术方面持续投入。饿了么去年推出的即时零售领域首个AI经营助手,正是其在该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随着京东外卖和淘宝闪购的迅速崛起,外卖与即时零售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即时零售的三国杀格局中,美团、淘宝(饿了么)、京东(外卖)各有千秋。美团凭借强大的地推和运营能力,打造了闪电仓模型,深耕细分领域;京东则凭借自营基因和物流优势,注重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品质;而阿里巴巴则通过淘宝闪购的入局,整合天猫资源,全力推进即时零售战略。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大品牌也看到了即时零售的巨大潜力。迪卡侬、名创优品等零售品牌早已加入战场并取得佳绩,海澜之家更是宣布全量门店入驻京东平台。屈臣氏计划开设50个前置仓,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这些大品牌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即时零售的品质和多样性,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战役中,由淘宝统领协调,显示了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通过调动天猫商家等优质资源入局,阿里巴巴正努力模糊线上线下界限,为天猫品牌争取更多线下零售市场份额。同时,饿了么也在不断优化配送履约和服务端体验,确保骑手收入与劳动付出相匹配。
在战争初期,补贴大战在所难免。但这一次,阿里巴巴显然不会轻言放弃。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未来谁将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