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极氪上市不足一年即谋私有化:吉利内部整合背后的战略考量?

   时间:2025-05-09 14:48:5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4年5月10日,极氪科技集团的CEO安聪慧曾三次敲响美国纽交所的大钟,标志着极氪的辉煌上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年时间,这家曾经刷新纪录的汽车公司或将面临私有化退市。

5月7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计划溢价收购极氪的全部股份,实现极氪的私有化。若交易成功,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吉利汽车与极氪同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整车企业,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5.7%的股份。

这一消息对吉利汽车及极氪内部而言,显然来得有些突然。多位内部人士表示,之前并未听到相关风声或内部架构调整的消息。吉利控股集团发文解释,此举旨在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目标。

吉利汽车对极氪的建议购买价为每股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较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13.6%,较最近30个交易日的平均交易价格溢价20%。公告发布当日,极氪股价上涨11.51%,报收每股25.19美元。极氪的上市开盘价为26美元,股价最高点曾达到每股33美元。

一位汽车企业财务负责人指出,美股上市公司在退市过程中,必须确保小股东获得公平对价,否则可能引发中小股东的集体诉讼。私有化公告发布后,极氪股价的大幅上涨,反映出中小股东希望以更高价格出让股份的意愿。

然而,吉利汽车需要在收购价格上进行权衡,不一定愿意以高溢价进行回购。根据极氪现流通股本数量计算,如果吉利汽车以建议购买价,采用全现金方式回收股份,将占用吉利汽车现金流高达22.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11亿元,占去年吉利汽车总现金水平的36.8%。

吉利汽车计划通过发行新股、公司现金储备以及债务融资等方式,为私有化极氪提供资金。但公司在公告中强调,向极氪提交的非约束性报价函并不具有约束力,私有化建议是否进行或完成仍不确定。

尽管如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美股中国电动汽车的较低估值、极氪现流通股本数量以及吉利控股集团内部整合的决心,这笔私有化交易达成的概率并不低。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表示,极氪私有化退市后,将获得更强的自由度,能够更好地配合吉利控股集团完成内部整合。吉利控股集团正在进行战略整合,其中最核心也最难的是产业链零部件公司的合并,以降低整车成本和提升经营效率。

威睿电动是吉利控股集团与极氪的合资企业,从事电池、电机和电控业务,自研了极氪车型搭载的金砖电池。2021年,为了发展极氪品牌,强化其在资本市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吉利汽车将威睿电动51%的股权转至极氪。

威睿电动的业绩因此并入极氪的综合财务报表中,成为推动极氪营收增长和优化毛利率表现的重要部分。它在2024年贡献了极氪约22.12%的营收,一旦被分拆整合,将对极氪的业绩和市值产生重大影响,并可能引发监管要求。极氪退市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今年4月,吉利控股宣布新成立电池业务公司吉曜通行,用于整合吉利体系内的各大电池公司,包括业务、人才和产能基地等。一位极氪内部人士透露,威睿动力电池板块已经开始调整,后续可能涉及电机和电控板块的动力系统整合。

吉曜通行负责人郑鑫介绍,吉曜通行将聚焦磷酸铁锂路线和短刀形态,优先服务极氪以及应用到吉利汽车的战略车型上。合并后,吉曜通行将成为业内拥有最大短刀产能的公司,规模效应将使吉利系旗下车型具有更大的成本和价格优势。

极氪从吉利体系内剥离独立到回归的四年,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快速发展阶段转向深度红海竞争的变化。当时,以极氪、智己、飞凡、阿维塔、岚图以及埃安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厂子公司纷纷独立运作,以创业公司的心态和紧迫感、类似科技公司的人才结构参与竞争,旨在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布局每个细分市场。

这些新能源子品牌同样希望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寻求独立上市和自我造血能力。然而,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多数子品牌并未达到这一目的。即使是唯一完成上市的极氪,其估值也一直被看低,股价长期在20美元至30美元区间波动,最低时市值仅为33亿美元,明显低于蔚来、小鹏、理想等同样在美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一位汽车行业投资人表示,长期以来,依附于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的极氪并不被视为一家科技公司,而仍是重资产模式的汽车企业,这在美股市场上并不受欢迎。当前美股环境和资本市场活跃时期截然不同,投资人针对汽车产业变革电动化投资的狂热程度已经降温。

在没有获得合理估值以及外部融资渠道受限的背景下,极氪合并回归吉利体系,从内部协同发展减轻亏损,比独立运作更有利。极氪已推出极氪001、极氪009、极氪X、极氪007等车型,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但销量表现不及预期。2024年极氪品牌销量22.1万辆,未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今年一季度极氪共卖出3.9万辆,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仅为12.18%。

极氪在财务上也面临巨大压力。2024年全年,极氪亏损达58亿元;2021年至2023年期间,极氪累计亏损超过260亿元。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很难找到未被完全开发的增量市场,产品同质化、技术迭代放缓,汽车公司博弈的重心转向成本比拼和价格竞争。

去年,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集团战略从过往多品牌发展的大扩张模式转向整合聚焦。随后,极氪与领克品牌完成合并,其他子品牌也陆续回归吉利汽车。安聪慧曾表示,在完成品牌合并后,极氪科技集团预计研发投入可节省10%至20%,研发费用率预计从11%降至6%;在大制造体系支撑下,物料清单成本预计下降3%以上。

在品牌整合形成更强规模化优势后,吉利控股集团还着手研发协同。极氪的辅助驾驶团队和智能座舱团队,与其他子品牌智能化研发团队一起,并入吉利研究院,服务于全集团品牌。吉利控股集团对《台州宣言》的执行力度比外界预料的更为坚决。今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开始施行轮值总裁制度,首任轮值总裁选择了吉利控股集团CFO戴庆,旨在赋予他更大的权利,顺利完成集团内部合并,以降低费用率和提升运营效率。

部分观点认为,极氪回归吉利后,可能影响其品牌定位和人才吸引力。但多位专家指出,极氪在回归吉利体系后,并不会损失其高端化品牌定位和独立运作的权利,也仍将享受吉利控股内部高优先级的资源扶持。只要吉利控股需要高端品牌,极氪的地位都不会发生改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